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学文 《银行家》2024,(3):11-15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既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方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首要的是服务好科技创新。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既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征订启事     
《中国金融电脑》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工商银行主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管理监督委员会等25家全国各主要金融机构及信息产业部协办,以“为金融电子化建设服务,为金融信息化和现代化服务”为办刊宗旨,是金融科技界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交流经验、探讨学术的园地,也是IT企业展示实力、开拓市场的舞台。 《中国金融电脑》是国家级大型综合科技期刊,主要设置以下栏目:《大视野》,广泛融会中国金融业、IT业的专家权威论著、深度探讨金融科技发展方向;《技术与应用》,全面、迅速传播信息技术方案;《科技管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个第一”也为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条线紧密围绕总行党委赋予金融科技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科技强行、数字工行、科技人才高地建设,为金融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4.
行业聚焦     
《上海保险》2024,(2):4-5
<正>1上海首份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发布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度)》,这是上海地区首份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报告》介绍了上海监管局在推动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建设以及构建科技保险发展长效机制方面的政策和举措,全面展示了科技保险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及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丰富成果,呈现了一系列重要数据和生动案例,并提出未来三到五年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蒲海涛 《中国金融》2022,(13):52-53
<正>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四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完善创新领域金融监管规则,研究建立跨境金融创新的监管沙盒。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构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持。2021年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资讯     
近日,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强化金融科技治理,全面塑造数字化能力。二是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三是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架设安全泛在的金融网络,布局先进高效的算力体系,进一步夯实金融创新发展的“数字底座”。四是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五是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业务、技术、数据融合联动的一体化运营中台。六是深化金融服务智慧再造。七是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八是扎实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标准规则体系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时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科技金融是科技和金融的创新性耦合,即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通过金融“顶层设计—政策指引—市场机制—产品工具”四重维度的优化创新,引导金融资本更多地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独特作用,既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也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为金融创新发展构筑了广阔舞台。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助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银行业纷纷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推动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向智能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孩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这对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金融行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积极响应中信集团全面建设“数字中信”的发展要求,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建设金融科技人才梯队,探索创新技术业务落地,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元氏县支行按照“创新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理念,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银行家》2023,(10):45-47
<正>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发展科技金融既是商业银行落实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是商业银行谋划未来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各家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融资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打造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  相似文献   

14.
一、宾阳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振兴宾阳经济,宾阳县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诚信宾阳”。近年来,宾阳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宾阳县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工作方案》、《宾阳县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县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知识“扫盲”活动的通知》和《宾阳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奖励办法》等文件,为打造“诚信宾阳”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初步积累了试点经验,对比我国已有的业务开展经验,反思硅谷银行破产始末,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和控制投贷联动业务风险,推动科技金融发展。2023年6月,国务院发布《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要求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同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并将“科技金融”置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实施乡村振兴,聚焦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赖于金融全面服务"三农"领域。论文针对陕西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金融支持问题,提出要创新金融服务理念,丰富金融服务内容,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是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辽宁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但金融投入有待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亟待支持,金融支持环境有待优化,应借鉴国内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明晰政府角色,明确金融支持重点,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大力优化金融支持环境,从而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周家龙 《中国金融》2023,(16):28-2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202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合肥成为5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2022年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合肥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加速实现“一核两翼多点”科技创新布局的关键核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立足合肥资源禀赋,出台《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部署实施“六大行动”,全力支持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2023中国国际金融展以“荟萃金融科技成果,展现数字金融力量,谱写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主题,设有“人民银行系统展区”“金融服务社会民生展区”“科技赋能金融数字化转型展区”三个特色展区,全面展示了金融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下面请跟随本刊记者的镜头,一起近距离感受现场的盛况。  相似文献   

20.
《新金融》2023,(9):64-64
《新金融》(ISSN 1006-1770,CN 31-1560/F)创刊于1988年,是由交通银行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金融类月刊,定位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以金融为聚焦领域,以“新”为办刊特色,倡导前瞻性、深入性、创新性研究,通过刊载各类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关注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