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羽  李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5):17-23,31,62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信贷与国有企业、财政关系的变化这一视角,考察了中国信贷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内在逻辑。中国信贷制度在从计划信贷制度走向市场信贷制度的过程中,信贷功能逐步由单纯的、从属于财政的货币分配角色向资源配置和融资功能回归。对应于信贷制度的变迁,中国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也由行政性信贷配给逐步向市场性信贷配给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结构、信贷规模的变化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理解中国信贷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是了解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微观运行与宏观效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有银行效率的已有研究大都缺乏中国制度背景,只是简单的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只具有短期性,并且由于期限、模型和代表变量的选择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从金融功能视角对国有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国有银行具有市场金融功能与财政替代功能双重属性,这两种功能演变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国有银行在不同阶段的效率。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应重视国有银行功能与外部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性,与相应的财税体制改革也纳入统一框架,共同推进,以避免银行功能财政化。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国有银行的作用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对200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包括美英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用过银行国有化的措施。因此,一些人提出疑问:到底是国有化还是市场化才是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本文通过引入国有银行的自生能力与国有银行完全市场化所需要的制度条件,拓展了国家效用函数模型,并以此对各阶段中国国有银行的作用及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转轨时期国家控制国有银行,既是国家效用函数的体现,也是由国有银行不具备自生能力的条件所决定的;但随着国家控制国有银行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家因素完全退出国有银行成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路径、效率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琳  张磊 《新金融》2005,(1):38-40
基于前期中国国有银行业改革的制度路径变迁,当前中国国有银行业的变革存在着两大制度特征,即国家垄断金融产权与强政府金融安排。这两大特征互为表里,相互维持,导致的改革滞后引发了国有银行体系的低效率及种种弊端。为了打破已然形成的"战略性互补",明确国有银行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明晰的政企关系是完善的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而完善的产权制度恰恰是当前所进行的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改革前的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问题入手,研究自2003年以来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介入到2005年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全过程,对改革过程中的成本分担、银行性质导致的宏观经济脆弱性及波动、银行股权转让中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就资本的本质看,传统意义上的国有银行在性质上并非资本金不足的银行,而是全额资本金银行,由此,存借贷三角关系是描述国有银行的必要模型,由于借款人的“终止威胁”和存款人的持续资金供给导致信贷资源的错误配置和长期产出增长激励;第二,转型中的国有银行处于从全额资本金到部分资本状态的动态变迁,由此导致信贷增量的萎缩,但存款的持续上升导致国有银行不得不追加信贷投放,形成2005-2006年的新一轮信贷周期;第三,从国有银行的股权定价看,由于面对国有银行改革,国内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境外普通投资者对国有银行的价值预期存在差别,由此形成不同的资本价格;第四,宏观货币和汇率调控机制的改革致使国有银行改革面临特殊风险,微观与宏观的结合考虑是最优的银行转型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论证了投资者保护、金融结构及金融监管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投资者保护是决定一国金融结构及其未来调整的关键因素,并且与一国金融监管是高度统一的;其后,文章分析了转轨经济过程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即为维护公有产权在产权制度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力图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来获取廉价的金融资源,这体现在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上。出于这个原因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投资者保护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并由此导致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诱致性制度变迁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这会使按原有路径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成本不断递增,因此本文最后主张,未来我国金融监管无论是从目标设计上,还是从制度安排以及工作重点上,都必须立足于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和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刘铮 《西安金融》2007,(3):39-40
在转轨体制中,作为外生性金融中介安排的逻辑延伸,资产管理公司成为继国有银行之后.支持渐进转轨的重要一环,转轨体制也内生出了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逻辑起点以及发展的路径选择。由于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存在的内在关联,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不可避免地具有低效率,而且产生了三重道德风险和双重不当处置。在这一制度背景下,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需要遵循渐进的逻辑;在发展模式选择上,应分别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9.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将中国渐进的金融深化作为制度背景,将中国加入WTO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海外业务既是国有银行为捕捉新的获利机会而进行的诱致性变迁,也是迫于市场压力而产生的强制性变迁,是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一种复合型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杨勇  魏浩 《金融论坛》2003,8(11):15-20
中国银行业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改革侧重点应放在银行产权方面还是银行业的市场方面则值得认真加以研究。本文通过从银行业效率的提高、不良资产问题的解决、银行业制度变迁的绩效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在现阶段产权改革应优先于市场改革的结论。作者还具体设计了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结构重组,分立出公司制的优质子银行;第二步,对银行进行股份化改造,引入有实力的民营经济主体和境外战略投资者,构造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第三步,推动商业银行上市,对商业银行实行民营化,最终实现国有股的退出。  相似文献   

11.
赵勇 《海南金融》2005,(5):13-14,40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注资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相关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第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在资产部分,在微观基础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对银行的资本金结构进行单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声誉与居民储备之间的一种奇特资本联盟,国家声誉的“入股”使得居民的核心存款变为附属资本;第三,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使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必须保证国家对银行的绝对控股,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一味否定。本文的结论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和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从长期的制度变迁角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应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国储 《金融论坛》2005,10(3):3-9,33
本文探讨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关系。共分四个部分:一、关于银行风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关于银行风险的监管要求;三、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二、第三部分是从该分析框架的角度对上市监管要求进行的阐述;第四部分是结合分析框架和监管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改革提出的建议。本文的基本论点是,满足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是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需达到的最低要求;制定并实施与自身业务战略相适应的风险战略,将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占硕 《金融论坛》2005,10(8):9-14
田国强、王一江两位老师合作发文认为: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可以做到“打破一种局面、引进两类股资、形成三方制约、达到四个有利”。但我们在引入模型分析的结果却是:当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补偿控股风险成本和股权交易成本时,引进外资与非国有两类股资后所形成的三方制衡体系是不稳定的,被打破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可能被新的股权集中模式所替代,而外资战略投资者更可能寻求获得银行的控制权,并造成银行价值额外的损失。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先行从市场微观基础建设方面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特殊的垄断地位、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  相似文献   

14.
姜烨 《金融论坛》2007,12(7):13-19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国国有银行同样经历了一场渐进演进的逻辑过程.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整体框架下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如何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有银行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改革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应该立足于培育国有银行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存在的弊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银行多年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国有银行产权单一化的问题。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具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弊病 ,阻碍了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本文通过分析国有银行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存在的五大弊病 ,得出产权结构多元化是国有银行商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宏、微观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宏观经济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比微观因素显著;(2)宏微观因素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有效控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目前已成为整个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的“瓶颈”。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能够改善其X效率 ,但只是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 ,改革成功的充要条件是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垄断地位 ,允许大量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进入 ,并与国有商业银行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ownership and performance is the current focus of much resear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and the prudential behavior of banks. Using Chinese data, I show that lending by state-owned banks has been less prudent than lending by joint-equity banks, but has improved over tim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accountability to shareholders and depositors gives joint-equity banks a better incentive than state-owned banks to engage in prudent lending, and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form of the banking system has improved the incentive for state-owned banks to behave more prudently in their lending.  相似文献   

19.
随着加入WTO后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创新日益紧迫 ,而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和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依然存在 ,如资本严重不足、治理结构及经营机制不完善、经营环境不健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需要商业银行本身加大改革力度 ,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宏观调控和具体政策上为国有商业银行营造有力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毕鉴亭 《金融论坛》2006,11(9):23-27
“二次剥离”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积极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几年实现了“双降”。但无论从外部经营环境看,还是从银行内部分支机构间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和股份制改革现状分析,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存量和新增不良贷款特征与成因,指出新增不良贷款一方面会严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转型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加剧国民经济的不稳定程度。鉴于此,作者提出从存量处置、增量控制、综合治理、市场拓展、流程再造、信贷整顿、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加快创新,控制信贷风险,促使经营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