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代彬  翟誉皓 《投资研究》2023,(7):114-134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中频繁出现的商誉“暴雷”异象引发了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以2010-2020年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基于PSM-DID模型探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商誉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强化高管自信程度加剧企业的商誉溢价;另一方面,其引入的境外投资者会优化企业的经营治理,能够遏制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同时,产业内竞争强度不但削弱了资本市场开放对超额商誉的促进效应,也弱化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商誉减值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境外资本在低信息透明环境与国有企业中对超额商誉的影响更为强烈,而在高信息透明环境与民营企业中对商誉减值施加了更强约束。本文的研究揭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企业商誉的影响可能具有两面性,若高管在境外资本的“怂恿”下盲目并购扩张容易导致商誉泡沫“一触即破”,而只有在充分发挥其治理改善效果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到“满而不溢”。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效用价值是指能带来企业效益的人力资本价值,包括经营者决策型人力资本效用价值、科技人员技术型人力资本效用价值、一般管理人员管理型人力资本效用价值和一般员工人力资本效用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经营者决策型的人力资本效用价值最为重要。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不能与其所创造的效益挂钩,不能与经营者人力资本效用价值相匹配。有关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国有控股还是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员持股比例与经营者业绩相关性很低,高级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几乎不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国有企业经…  相似文献   

3.
商誉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之分,在企业被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现实价值"可以为负数,表现为"负商誉"。人力资源的剩余索取权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本的间接定价,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外购商誉的计量是直接定价,自创商誉的计量是间接定价,自创商誉不可能被纳入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之内,因此,自创商誉价值量大的企业表现为具有超额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人力资本在商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一)商誉的内涵新会计准则中对商誉没有给出明确解释,只是说:“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高,企业组织管理科学,人员素质水平高,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掌握某种专有技术等。除此之外,企业的形象、公共关系、模式等因素,也是商誉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资本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各个企业都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深入开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特质在各个时期、各个行业都不尽相同,并且各个企业家在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上也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在投资的过程中,同样会存在风险,但是企业家的共性都是力图使人力资本的投资达到最高受益率。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企业在规避风险应当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总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两种企业资本的共同作用带来了企业的收益。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对企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定性定量的线形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作用的因素。据此,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互动,探求企业资本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考量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关系发现,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贡献大小无差异时,人力资本承担了主要风险;在二者承担相同风险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创造利润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鉴此,设置环境参数、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衡量人力资本贡献、模糊评估产品市场等人力资本风险;建立人力资本参与创新型企业收益分配模型,确定人力资本在创新型企业收益中的分享数额。  相似文献   

8.
付东 《时代金融》2012,(14):54-55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基础,本文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角度对企业性质的重新诠释,建立分析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分析框架,探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式和人力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对中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误区和方式选择做出分析,提出了中国实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付东 《云南金融》2012,(5Z):54-55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基础,本文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角度对企业性质的重新诠释,建立分析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分析框架,探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式和人力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对中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误区和方式选择做出分析,提出了中国实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司财务欺诈,到底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部分企业到资本市场IPO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圈钱",这一方面对其企业自身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截至6月30日,2011年共有10家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进行IPO,募集金额达到18.67亿美元(包括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