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国企建立“股票期权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计划是通过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股票期权,而将其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做法,目前已被一些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对企业经理人员能形成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防止短期行为,值得借鉴。但我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着意识方面,应积极进行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股票期权计划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薪酬激励的有效方式,能较好地实现对经理人长期激励的目的。本文探讨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形成的理论依据,阐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具备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前提,分析股票期权方案将在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中普遍使用,最后指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制度的失灵及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虽然在理论上股票期权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是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实证结果说明股票期权制度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效果。相反,很多企业对股票期权的热衷度在逐渐下降。事实证明了股票期权制度的失灵。本文在对股票期权制度失灵的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改进措施,并对我国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所有与经营的矛盾冲突,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良好的激励机制。近20多年来,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激励机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司中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在全球500家大型企业中有超过85%的企业采用股票期权计划,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激励效果。但由于股票期权的自身缺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如股市的弱效率性、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等,使这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股票期权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在企业中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为一个亟等解决的课题,股标期权制度作为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中行之有效的一种企业激励机制,在我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在对股标期权概念及其激励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的确认时机、股票期权的计量和设计股标期权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议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缺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凯 《上海会计》2002,(6):35-36
近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在经理人激励机制方面逐渐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使经理人和所有者利益更加一致,使企业经营目标趋于长期化,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指企业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授予高层管理人员(即经理人)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5到10年),按约定的价格(认股价或行权价)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选择行使或放弃该权利。如果股价上涨,即行权价低于行权日的股价,行权后被授权人可以从中谋利,被授权人就会行权;反之,如果行权价高于或等于行权日的股价,行权后无利可…  相似文献   

7.
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理论上讲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可以有效解决经理人长期激励不足和经营者道德风险问题,也有利于上市公司降低委托成本,吸引并稳定人才。但由于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政企不分、经营者资格欠缺以及股票市场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运用效果欠佳。解决的途径是拓展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发展空间,修改相关制度和规定,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所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汪琳 《西安金融》2006,(12):17-18
在我国,围绕着股票期权出现了各种各样概念的混淆和认识的偏差,许多企业的股票期权激励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股权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仍需做进一步探索。本文从股票期权存在的积极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1998年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正式引入我国,许多企业已开始启动这一制度。但由于我国客观条件的限制,建立一套规范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会计制度的建立就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分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特点及国外对其会计处理方法,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会计处理问题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首要特征,而解决委托代理矛盾的关键就是选择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能够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长期激励机制就应运而生了.本文介绍了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以A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失败原因为例,提出了完善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已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票期权,但是对于股票期权在中国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中的实践效果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果明显,确实提高了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2.
王姝勋  董艳 《金融研究》2020,477(3):169-188
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授予高管的期权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和并购规模。缓解代理问题和提升风险承担是潜在的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激励对象异质性会影响期权激励的效果,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倾向和并购规模的提升作用在管理者年龄较高、管理者任期较长以及管理者相对薪酬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此外,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最后,本文还发现期权激励提升了企业并购的财务业绩。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有关期权激励效果方面的文献,而且对于理解企业并购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Traditional stock option grant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incentive pay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pplying a principal-agent analysis, we find this common practice suboptimal and firms are better off linking incentive pay to average stock prices. Among other benefits, averaging reduces volatility by about 42%, making the incentive pay more attractive to risk-averse executives. Holding the cost of the option grant to the firm constant, Asian stock options are more cost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stock options and provide stronger incentives to increase stock price. More importantly, the improvement is achieved with little impact on the option grant’s risk incentives (after adjusting for option cost). Finally, averaging also improves the value and incentive effects of indexed stock options.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本文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案有其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公司动机。这些动机之间彼此具有相互作用,且公司治理的影响更为重要。与国外相类似,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是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严重的代理问题也会使公司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但是,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是出于福利的目的,股权激励没有作为代理成本的替代却成为代理成本的结果。同时,处于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公司越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本文的贡献在于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对公司为什么选择股权激励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overnance implications of a firm's capital structure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 compensation in controlling the free cash flow agency problem. The results suggest: debt and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act as substitutes in attenuating a firm's free cash flow problem; failure to incorporate the substitutability and endogeneity leads to underestimates of the magnitude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role of both mechanisms; firm characteristics differ across the prevalence of debt usage versus option usage, suggesting the heterogeneity i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monitoring devices; and all the above effects are more pronounced in firms that tend to have more severe agency problem.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理层股权激励决定因素的研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成长能力、公司规模、企业风险、自由现金流、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及管理层任期为解释变量来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风险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正相关且显著,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及股权制衡度对...  相似文献   

17.
段威  刘小湖 《金融论坛》2007,12(2):55-58
近年来,激励股票期权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逐渐被重视,并即将成为重要的激励方式.本文在阐述商业银行实施激励股票期权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应合理定位法律在实施激励股票期权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法律不宜过多介入商业银行激励股票期权方案的实施,但对激励股票期权实施过程是否公正、实施结果是否合理等情况则应保留相当程度的审查权与裁判权.同时,指出以股价、财务会计手段作为业绩测量标准来界定银行业绩的含义均存在一定缺陷,授予业绩或指数期权而非固定溢价期权应为更佳选择;本文还对激励股票期权的授予数量、持有时间和期权重新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激励股票期权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逐渐被重视,并即将成为重要的激励方式.本文在阐述商业银行实施激励股票期权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应合理定位法律在实施激励股票期权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法律不宜过多介入商业银行激励股票期权方案的实施,但对激励股票期权实施过程是否公正、实施结果是否合理等情况则应保留相当程度的审查权与裁判权.同时,指出以股价、财务会计手段作为业绩测量标准来界定银行业绩的含义均存在一定缺陷,授予业绩或指数期权而非固定溢价期权应为更佳选择;本文还对激励股票期权的授予数量、持有时间和期权重新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CEO Stock Options and Equity Risk Incenti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isk incentive effects of CEO stock option grants motivate managers to take on more risk than they would otherwise. Using a sample of mergers we document that the ratio of post‐ to pre‐merger stock return varianc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risk incentive effect of CEO stock option compensation but this relationship is conditioned on firm size, with firm size having a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isk incentive effect of stock options. Using a broader time‐series cross‐sectional sample of firms we find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risk incentive embedded in the stock options and subsequent equity return volatility. As in the case of the merger sample, this relationship is stronger for smaller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