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峰 《银行家》2006,(9):52-53
今年五六月间,交、工、农、中、建五大行先后宣布对银行卡跨行查询收取手续费,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此前,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对跨行取现收取手续费,对小额账户及银行卡收取管理费。这些涉及银行对大众服务的收费业务(以下简称银行大众  相似文献   

2.
《金融会计》2008,(3):23-26
个人结算业务收费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提供开立账户、办理汇款及其他个人结算业务服务时按照规定收取费用的行为。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办理各项支付结算业务,根据承担的责任和业务成本以及应付给有关部门的费用,分别收取邮费、电报费、手续费、凭证工本费、挂失手续费,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金融服务亟待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当前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银行卡收费偏高,“现金返乡”现象仍较普遍。以现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收费标准为例,其收费标准与现行商业银行汇款业务的收费标准基本相同,即取款业务手续费为每笔交易金额的1%,最低为1元,最高为50元。即使2007年2月1日调低手续费标准后,每笔最高收费限额仍为20元,对多数农民工来说仍旧偏高。据对某县百户农民工问卷调查显示,93%的农民工希望有关部门采取银行卡存取现、结算按标准减半收取或一年内免收3-5次、超过部分再按0.8%优惠比例收取等办法,对银行卡年费、跨行查询手续费等收费项目建议免除;八成以上的农民工春节返乡仍采取携带现金的方式,携带额相当于其外出务工收入的70%。  相似文献   

4.
我们最近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银行办理结算业务为什么要收取费用。我们就这个问题访问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发行局,答复如下。银行办理结算业务,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应该从业务经营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以补偿必要的业务支出。在解放初期,银行办理结算业务是收取费用的。到了1954年,由于当时实行企业金库制度“存不计息,汇不收费”,又加上各地收费标准不一,产生了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决定从6月1日开始,对银行卡跨行查询收取0.5元的手续费。此后,陆续有不少国内银行加入了收费的行列。虽说此次收费的推出有参与银行数量众多和时间比较集中的特点,但仍然属于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而做出的一项普通的业务决定。然而没有想到,它却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应,甚至有全国人大代表上书人大常委会,吁请叫停银行卡的跨行查询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前,银行办理跨行存兑业务均要收取手续费,收费标准由各银行自行确定,收费标准不一。对此,客户认为收费标准过高,商业银行认为收费定价基本合理。我们认为,解决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收费标准问题,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各银行合理分担系统运行费用、提高效率、逐步降低收费。  相似文献   

7.
目前,商业银行收取的个人结算业务费用大致可分为四类手续费、管理费、凭证工本费、其他费用.2003年国家发改委与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个人结算业务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个人结算业务收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佳 《西南金融》2002,(7):48-49
日前,在华外资银行将一种新的经营观念带入了中国,那就是对某些本来从不收费的业务收取手续费或财产保管费,这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资银行到底是否应当共同实施收费制,是本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现在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加快活期储蓄存折在全省及全国实现通存通兑业务的步伐,使传统的储蓄业务发展到具有存取款、转帐、汇兑和购物消费等功能,这样从操作的手段到服务的地域,方式,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同时,银行在办理异地活期储蓄通存通兑业务时,向储户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银行向储户提供服务时的劳动消耗补偿,但此项业务开展不久,银行就取消了存款收费项目,只对异地取款收取手续费,并将费用率由5‰提高到1‰,也许是银行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资金而为之。  相似文献   

10.
继ATM跨行取款收取手续费、借记卡收取年费、电话银行收取年费、提前还款收取违约金之后,7月1日起,建设银行在深圳、四川对日均存款余额在规定额度下的小额账户实施降息并收取年费。同时,招商银行将对一些地区日均总资产余额低于一万元的普通“一卡通”账户,每月收取一元的管理费。此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后一家未对普通借记卡收取年费的中国银行也宣布,将于2005年9月1日起开始收费。接连不断的收费风波,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免费午餐”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收费时代已经来临。继ATM跨行取款收取手续费、借记卡收取年费、电话银行收取年费、提前还款收取违约金之后,7月1日起,建设银行在深圳、四川对日均存款余额在规定额度下的小额账户实施降息并收取年费。同时,招商银行将对一些地区日均总资产余额低于一万元的普通“一卡通”账户,每月收取一元的管理费。此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后一家未对普通借记卡收取年费的中国银行也宣布,将于2005年9月1日起开始收费。接连不断的收费风波,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免费午餐”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收费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1.
近期银行业收费在国内闹得是沸沸扬扬.抛开这些争论.单从银行经营角度看.银行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现在国内银行收费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收费项目过于宽泛。目前国内银行收取的有异地存取款手续费.银行卡年费.小额活期储蓄账户管理费等10多种项目.并且不时还有新的收费项目面世,收费项目过泛过滥。二是收费标准各行其是。银行是垄断行业.各种收费没有经过任何的听证.太“随心所欲”.有霸王条款之嫌。  相似文献   

12.
理财     
《中国外汇管理》2011,(16):10-10
银行“争议性”收费 从2011年7月1日起,按照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各大银行被强制免除对客户收取的包括密码重置费、开销户手续费在内的11类34项中间费用。然而,新的收费项目层出不穷,一些收费项目仍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13.
证券营业机构可以对股民收取手续费,电信局可以对电话用户收取服务费,银行为什么就不能对客户收费呢?  相似文献   

14.
理财     
银行争议性收费从2011年7月1日起,按照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各大银行被强制免除对客户收取的包括密码重置费、开销户手续费在内的11类34项中间费用。然而,新的收费项目层出不穷,一些收费项目仍  相似文献   

15.
《金融电子化》2006,(6):85-85
继交通银行于5月10宣布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每笔0.3元之后,工行与深圳发展银行也宣布自6月1日起对跨行查询收取手续费。工行欲收取的费用与交行一样,而深圳发展银行每笔为0.2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只有民生银行、中行长城系列、包商银行的信用卡本地本行透支取现免手续费,其他银行则要对每笔取现收取1%~3%不等的手续费,收费最高和最低的银行相比,足足相差近30倍。  相似文献   

17.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6):51-51
交通银行近日发布公告,从六月起,该行将对太平洋卡持卡人收取每笔0、3元的跨行查询费。交通银行成为首家将收取该项费用的国内银行。值得关注的是,交行此举并非“孤军深入”,来自市场的消息显示,中国银联已决定从今年6月1日起收取跨行查询交易手续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也将陆续加入收费队伍。  相似文献   

18.
正被许多人经常使用的"超级网银"也要开始收费了。事实上,"超级网银"最大的便利在于跨行转账人民币5万元以下免收手续费,而且实时到账。不过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发达的今天,仍有很多跨行转账省钱秘笈。此前央行给各银行下发的《支付结算司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收费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于2014年起向参与者收取费用,不过央行至今还并未公布具体收费额度。  相似文献   

19.
ATM跨行提款交易手续费收取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内银行卡联网通用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发卡机构的持卡人在进行ATM跨行提款交易时,都不用交纳手续费。发卡机构却要向代理机构支付机具使用费用,发卡机构替持卡人承担了一笔不小的支出。2002年工行北京市分行首先开始收取ATM跨行提款交易每笔2元的手续费,从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其后建行北京市分行对龙卡用户的ATM跨行提款收取每笔2元的手续费。广东银联辖区内的几大发卡机构在经过一番利弊权衡之后,也于2003年开始向持卡人收取ATM跨行提款交易手续费。收费后究竟影响如何,是否如各方所愿实现了控制小额取现交易,降低…  相似文献   

20.
工行牡丹灵通卡。异地取款按取款额的1%支付手续费,最低1元,最高50元。中国工商银行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具体联网城市请咨询95588。农行金穗借记卡。异地存款不收手续费,异地取款按取现金额的1%收取手续费;异地转账支出按转账金额的5‰收费,最低10元,最高300元。农行已在全国80余个大、中城市开通了联网体系,具体联网城市请咨询95599。建行龙卡储蓄卡。异地存款手续费按存款额的5‰收取手续费,最高不超过20元,不足1元的按1元收取;异地取款按取款额的5‰收取手续费。其特色是:在任意一台ATM机上进入IP电话签约菜单,按照提示完成签约,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