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认为,本币升值预期会对实际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产生抑制作用,并刺激出口扩大和进口延迟。这表明消除贸易顺差也需要降低人们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可能在实际中会产生逆反的效果,即靠人民币升值不但不能解决中国贸易顺差(其他国家的逆差)的问题,持续施压反而会在短期内扩大顺差。  相似文献   

2.
借鉴IMF的计算方法,根据我国与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的双边名义汇率等数据,计算出1995—2013年基于我国大米进口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运用对数线性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各种检验方法,分析得出,基于大米进口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大米进口有重要影响。降低国内稻米生产成本是减缓人民币升值带动大米进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汇率改革与资本流动的关系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的三次冲击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升值压力和贬值压力都与资本流动密切相关。在名义汇率固定的情况下,名义有效泄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实际上波动较大。1995—2004年期间,名义有效泄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最大波幅分别为19%和20%。但和流出作出恰当流动与汇率机制调整,有时反而作出逆向调节。资本流动与汇率机制的强烈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2013年第1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仅升值0.26%。但在2013年4月与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分别升值了0.77%与0.66%,升值幅度显著放大,仅这两个月的升值幅度就超过了2012年全年的升值幅度。进入2013年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升值态势。2013年1至4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T4.30%与4.63%。  相似文献   

5.
直面人民币汇率的外来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上海金融》2003,(9):39-40
人民币汇率面临不断升级的外来压力需要我们直对。实际上近十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过程中I近十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利大于弊。人民币汇率改革要沿着自己的路径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1月至今,欧元兑美元升值超过11%,兑人民币升值超过5%,这引起欧洲国家的忧虑。由于本币相对于主要贸易国货币大幅升值将会削弱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导致贸易逆差加剧,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促使美元和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升值就成为近来欧洲国家领导人的工作重点。然而由于美国国内备受次债危机煎熬、经济增速下降风险增加,未来美元贬值趋势难以阻挡。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就将希望寄托在了人民币身上,人民币升值真的能缓解欧元升值压力吗?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源及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帆 《南方金融》2005,(8):17-19
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源在于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价格的双重运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不会有显著影响,相反,它有利于改善我国贸易条件,对股市和房地产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帆  李勇 《新金融》2005,(1):18-22
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是汇率水平长期低估,而不是汇率机制的改革,扩大浮动只能成为水平调整的形式,出现单边浮动升值的情况,而且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重化工业化时期,贷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成本,缓解通贷膨胀,促进技术进步,因此不会打击出口,不会扩大贸易逆差,同时可以改善贸易条件,提高人民币资产价值。人民币升值最大的风险在于升值预期而不在升值本身,果断升值并采取系统对策,可使中国经济接近稳定的国内外平衡。  相似文献   

9.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犇  刘西葵 《金卡工程》2009,13(5):202-203
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的刺激增长和保持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国汇率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其国际收支,而且对其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等主要宏观调控目标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币升值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过程中,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在本币升值背景下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他们在本币升值时货币政策的得失,并提出了可供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参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