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的规模会不断扩大,体现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关系的金融相关率会不断提高:银行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会趋于下降,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外的一切金融机构)的比重则显著提高。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国家与我国在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结构演变的特征,发现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金融体系效率提高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作者提出了发展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定位和具体对策,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结构演变的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比重会不断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比重不断提升的原因在于其业务灵活多样,能有效满足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居民和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全面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提高金融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晓敏 《金融论坛》2007,12(5):41-47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传统的银行机构已经不能满足资金流通的数额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非银行金融机构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且随着社会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对银行的补充,在金融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次,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资金周转、引进外资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势必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据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介机构由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构成。传统上,银行在各国金融中介中占有主体地位。然而,近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削弱了银行的传统地位,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出现了“非银行”化,即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相对一降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中介效应、货币性效应、金融倾斜逆转效应、工业集团投资金融化效应、金融资本垄断及他国经济增长的国际占有效应等方面阐述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我国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如何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对生活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金融创新贯穿于金融发展的全过程,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创新的主体是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创新是一种需求引致的、利益驱动的现象,有创造力的经济行为者因克服市场缺陷而受益。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几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折射出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和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提出了包括整合监管架构、提高监管能力、加强执法力度和整合其他信息在内的多项监管建议,以期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碳金融的高速发展,我国也开始了碳金融市场的建立。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领域范围较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参与程度将会逐渐加大,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碳金融的健康发展,对金融结构参与碳金融进行思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2004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世界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美日欧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国际金融市场在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带动下,总体表现也较为平稳。另外,本文还对2005年的国际经济金融走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运行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基于此,本文从国际经济金融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和预测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吸引外资、外汇储备、外债、人民币汇率及在华外资银行和境内外汇存贷款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When the property bubble burst in the 1990s, the corporate and banking sectors in Japan suffered from historically huge losses that resulted in a sluggish economy that lasted nearly 15 years. In 2002, the economy finally bottomed out. By going through this process, Japan learnt many lessons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politics. Two critical lessons that the financial authorities gleaned from this experience are: (1) Disclosure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early stages i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Once losses start to mount, disclosure and one-time compensation should trigger a systemic risk. (2) At times when a country is going through a strong economic period,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preparations for economic stagnation. To ensure that this is successful, the first step is for the public sector to sha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forecasts for its seeable future. It is also important that they disclose this knowledge to other authorities and people to ensure transparency. Those lessons are not so special, rather ordinary. But it is difficult to practice them. The mechanism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how it burst is not clear yet in economics. But history shows such situations repeat themselves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sation, excess liquidity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invested into too illiquid assets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emerging countries and real property market. To know what is happening is critical. But the domestic authorities who supervi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mother market face two difficulties to do it.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 the boundary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unds becomes vague and investment money will go freely over cross-border.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若干问题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张乐 《金融论坛》2004,9(10):51-5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本文从介绍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面探讨了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框架的相关问题.作者指出市场退出应遵循五大原则;立法应明确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和具体职责;应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解散、撤销及破产三种退出方式,完善程序立法;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机制,以完善我国市场退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方五一 《金融论坛》2004,9(7):16-20
本文从专业分工、结构均衡以及发挥金融整体协同效应的角度来审视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认为不均衡的专业分工格局和分工后缺乏协作关系,是导致目前金融整体发展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在对既定金融机构经营特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引入一种新的机制将我国的直接融资机构和间接融资机构与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缓解直接金融资金不足和间接金融资金过剩的问题;在商业银行系统和其他擅长于资产运用的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一个资产有偿转移的市场,在此思路下重新塑造一个分工均衡、具有协同效应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n bank risk-taking behavior. Using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banks from 98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98–2007, I document that sou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stimulate higher bank risk-taking.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es that better political institutions increase banks’ risk by boosting the credit market competition from alternative sources of finance and generating the moral hazard problems due to the expectation of government bailouts in worst economic conditions. While it is contrary to the hypotheses that better political institutions decrease banks’ risk by lowering the government expropriation risk and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between banks and borrowers.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a number of sensitivity tests, including alternative proxies of bank risk-taking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cross-sectional bank- and country-level regressions, endogeneity concern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country income levels, ex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s and sample extension from 1998 to 2014. I also examine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political and legal institutions and find that political and legal institution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influence bank risk-tak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经营转型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之后面临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转轨国家。其商业银行转型的基本经验表明,转型的路径与本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环境密切相关,转型的快慢受到具体国情的重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不能急于求成,既不能跨越中国发展的现实,也不能落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存贷利差还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支柱,但转型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个人金融业务及资金交易类业务的发展状况。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转型必须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志宏 《金融论坛》2006,11(9):11-15
经营转型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之后面临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转轨国家,其商业银行转型的基本经验表明,转型的路径与本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环境密切相关,转型的快慢受到具体国情的重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不能急于求成,既不能跨越中国发展的现实,也不能落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存贷利差还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支柱,但转型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个人金融业务及资金交易类业务的发展状况。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转型必须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