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0,(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信用得到了广泛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有些人对国家信用的发展产生疑虑,甚至提出种种非议,对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究: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究竟要不要发展国家信用等问题。一、要不要发展国家信用1、发展国家信用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从国家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是国家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国家信用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商品经济愈发达,国家信用活动的领域就愈宽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显得越发重要。而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金融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金融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被坏了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信用环境建设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已经危及金融安全运行,成为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金融信用缺失的表现 (一)金融服务对象信用缺失的表现 1、蓄意逃废银行债务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现状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企业之间拖欠有增无减;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情况日益严重;证券市场信用匮乏等。妨害健全的社会信用秩序建设的主要因素有: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市场发育不全、社会信用法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6.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国际通行做法,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具有风险保障、出口促进、政策导向等重要作用。出口信用保险自产生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至15%都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2006年度,上海市出口货物获得出口信用保障仅有1.6%,不仅远低于香港(25%)、东京(22%)等国际知名城市,更落后于江苏(4%)、浙江(5%)等兄弟省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社会信贷总量的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上,而对于维系经济正常运行的社会信用问题缺乏认真的对待和足够的认识,所以在宏观制度建设方面对社会信用资源的开发、保护和运用等环节缺乏总体设计和安排,一些经济主体在参与市场活动过程中缺乏 相似文献
8.
9.
这里所提财政信用一词,不是指国家债券信用,也不包括早有定论的基本建设'拨改贷'部分,而是仅指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以财政为主体对无偿吸收的财政资金按照信用原则进行有偿再分配的资金借贷活动。财政信用活动得到蓬勃发展是在1987年王丙乾同志在全国财政会泌上明确提出发展财政信用这一讲话之后。在此之前,各地已开办了财政信用活动,如对财政支农资金、企业小型技改资金的供应实行有借有还的原则。有些地方如云南,早在1973年已尝试开展了财政信用活动。目前,各地的财政信用发展水平不一致,情况较复杂,各界人士对此议论亦较多,在此把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及其想法报告如一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它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旨在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