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设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应针对当前绿色金融服务资源缺乏、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系统促进绿色发展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型"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尽快培育壮大绿色金融服务资源,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融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平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推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江西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以绿色金融改革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11月,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将"江西省推行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经济稳步发展"作为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彰。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雄安新区的规划定位,探讨了雄安新区金融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并从以新理念规划引领新区金融发展、构建多元化城市建设融资模式、打造绿色金融发展的示范区、塑造金融与实体的新型关系、发展多元化金融中介和金融组织、构建完备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创新试点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雄安新区金融创新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4.
12月16日,兰州新区举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两周年成果发布会,梳理和总结两年来新区绿色创新发展的成绩和经验,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构建内生动力机制、服务创新机制、政策协同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智力保障机制五大机制,高质量建设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并详细论述了五大机制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甘肃金融》2021,(9):F0003-F0003
9月25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等联合举办的“2021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束华带领金融研究处相关同志参加年会。束华副行长在“绿色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分论坛中指出,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九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也是唯一紧邻黄河流域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甘肃省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示范区,同时积极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推进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下一阶段,甘肃省将紧密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建立生态资源目录清单,明晰资源产权主体与权利边界,依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区域性环境能源交易市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  相似文献   

7.
《甘肃金融》2022,(10):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加大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兰州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0月11日至13日,由甘肃省金融学会主办、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22年甘肃省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甘肃省金融学会会员单位以及兰州市政府和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64家单位50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线上参会人员最高达600余人。  相似文献   

8.
雄安新区“1+4”规划相继获批、“1+N”政策陆续出台,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从不同方面进行支持,相关金融配套政策则为新区现代金融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为金融机构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是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利器,如何用好这个引擎和利器,是当前推动雄安新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3―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城市、高金融水平城市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与环境规制强度来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评价指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分析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能够显著促进试验区内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分析得出,试验区内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企业绿色转型有所促进,但其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却未达预期。本文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效应评估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和直接经验证据,为各地区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色金融代表当今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概述了绿色金融总体发展状况,并对当前主要绿色金融产品逐个展开分析。尽管我国绿色金融总体势头发展较快,但依旧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缺乏信息共享平台、绿色金融人才稀缺等问题。为了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强各地区因地制宜制订长远绿色金融规划、强化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培育绿色金融人才、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并有意识地提高企业的绿色自律。  相似文献   

12.
夏球  代斌 《甘肃金融》2022,(1):38-41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政策,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内外驱动因素,构建了绿色金融公共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全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大绿色金融政策优惠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积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以及开展气候和环境情景分析、评估气候环境对金融的连带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吉林省在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绿色发展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绿色金融支持经济转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缺乏省级层面绿色金融政策的长效激励,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结构单一,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和信息共享平台.因此,"十四五"期间开辟吉林经济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需要进一步完善具有吉林省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横琴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纳入了国家战略的总体规划.2010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横琴开发成了最热门的议题之一.本文认为,实施该<规划>,需要运用好国家允许横琴新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基本原则,利用好横琴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新型的通关制度,在货币创新、市场准入、外汇管理、投资融资和其它配套5个方面19项金融政策进行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5.
<正>甘肃省金融系统立足省内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实际,聚焦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以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示范引领,积极为全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凝聚金融共识、贡献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市场供需失衡、发展动力不足等现象日趋凸显。本文通过对绿色金融体系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面临的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政策体系不完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进而从政策创新、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等四方面全方位探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创新路径,为绿色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绿色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梳理总结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逻辑和发展现状,调研了贵州省71个县(区)142个行政村的2379户农户和21家金融机构,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发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涉农主体绿色发展的投入产出不匹配,地方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信贷供给不平衡,金融创新产品复制推广不足。对此,建议培育农业主体和市场,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健全配套政策体系,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着力提升金融撬动农业绿色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8.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1,486(12):75-95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9.
韩丹  王瑞祥  马鸿翔 《甘肃金融》2023,(1):50-52+76
本文基于定西市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社会层面、金融机构、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瓶颈,提出了因地制宜整合绿色金融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力度、持续完善机制建设等助推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供给与生物多样性融资需求均衡状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融资定价日趋敏感,健全生物多样性金融制度框架体系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稳定、人类福祉和政策信誉,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与微观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相比,宏观金融框架为实施“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系统性、多维度、更为精准的政策保障;货币政策工具调适、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增强生物多样性金融适应性、提高政策信誉等是实施生物多样性金融战略的核心问题。本文立足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实际,从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建设、优化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政策指引、深化绿色税制改革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多元创新发展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