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来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有其必然性。金融发展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能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表明,土地流转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效、规范的土地制度变迁能推动经济发展。在土地流转中,政府基本职能的界定、政府监管效率的高低、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供需不对称的症结在于小农经济与现代市场之间体制不对称,银行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破解这一难题应从增量改革入手,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农村金融市场有序竞争,使正在成长中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蒋蔚 《时代金融》2009,(5X):31-32
在将农户定位为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农经济环境、非农收入增加、地区间收入水平差异、借贷交易成本等引致的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并提出加强对有效农村金融需求的培育;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同时拓宽支农范畴;因地制宜地安排农村金融制度,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具有将商业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面临的高交易成本内部化的制度优势,适应了我国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农村金融实现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两条腿走路"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本文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改革之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中的农村金融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问题是维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建立灵活、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拟通过农村金融对土地流转的效应分析,提出土地流转对农村金融发展影响的三个假设.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制度变革应以担保、抵押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是根植于农村经济土壤之上的制度安排,农村经济的特点决定农村金融的特点。我国小农经济的“超稳态”结构是导致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制度性因素,小农经济下催生的金融活动具有自我封闭的特征,因此,政府介入金融制度创新的逻辑思路必然是:运用政府主导之下的信用力量,促使小农经济迅速向社会化大生产融合。要实现这一过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应当从改变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层面着手设计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我国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给农村金融部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构建以农户土地承包权为抵押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充分吸收台湾地区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发展中国大陆农地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描绘了宏伟蓝图,强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这对我们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几年国家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步伐,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农村金融本身具有风险大、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土地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需要进一步创新。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金融问题,其实最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农村土地的完善和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的创新。从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条件、现状、程度、关联因素以及国际背景等多个纬度,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存在的农地制度、机制运行、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了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者认为:武汉城市圈中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武汉城市圈中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