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各城市争相构建金融中心,是因为其中不乏预期收益。但各种博弈模型显示,金融中心构建之争又必然带来最大化收益之不能实现难题。地方政府间各自追逐利益的行为将有悖于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最终将造成整个国家利益的流失。因此,为了解决金融中心构建的博弈难题,需要设立某种机制使局中人的个人利益与整个社会利益相联系,使他们在做出个人理性的决策时也能体现集体理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由此本文试图在委托代理视角下来研究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本文描述了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现状,接着介绍了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缺陷以及委托代理下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流失,笔者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敏 《云南金融》2012,(1X):55-55
当今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由此本文试图在委托代理视角下来研究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本文描述了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现状,接着介绍了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缺陷以及委托代理下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流失,笔者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改进保险公司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三种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首先建立无监管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指出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建立惩罚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分析监管机构如何确定罚款金额,并提出实际监管过程中的可操作方案;最后建立奖罚分明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指出与实行惩罚机制相比,实行保证金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监管机构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公司治理得以运行和完善,正是缘于各行为主体为寻求自利而进行的博弈。这种博弈的结果是正和博弈,即一荣俱荣。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经营将更多地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其经营行为必须走向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就是包括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得以逐步明确的过程,也是各行为主体间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银行公司治理既为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管理提供了渠道,也推进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本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红梅 《金融论坛》2006,11(8):46-52
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公司治理得以运行和完善,正是缘于各行为主体为寻求自利而进行的博弈。这种博弈的结果是正和博弈,即一荣俱荣。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经营将更多地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其经营行为必须走向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就是包括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得以逐步明确的过程,也是各行为主体间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银行公司治理既为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管理提供了渠道,也推进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本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并购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实质上是企业并购双方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信号传递博弈是研究逆向选择的一个重要模型,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非合作博弈中,它是一种具有广泛现实与应  相似文献   

8.
企业本质上是利益及利益关系的承载体。建立在企业载体之上的各利益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必然要求有一个公平的博弈游戏规则来约束和规范相关利益方的行为。在各方遵守博弈规则的条件下,利益博弈的结果会形成动态的利益制衡,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起到稳定的作用,从而间接地、积极地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相反,当各利益方不遵守博弈规则,导致利益制衡机制失衡,则会影响企业的稳定,从而严重损害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分析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 ,根据盈余管理的特征和博弈论的实质 ,提出了盈余管理是其管理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的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存在条件 ,得出了只要存在通过博弈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 ,就一定会发生盈余管理的结论。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 ,论文最后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建议 ,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治理结构政策、法规 ,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税收博弈论     
税收博弈是税收征纳双方基于税收这一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与决策均衡问题.税收博弈关系可以从不同的利益取向、策略选择和共同的博弈均衡追求三方面加以认识.税收博弈是零和博弈、动态博弈、重复博弈及终极意义上的合作博弈.在具体的税收博弈模型的架构与分析中可以得出,税务机关的工作质量与税收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左右税收博弈纳什均衡成立与否的决定因素,税收博弈的过程体现了对纳税人权利保护和对税制完善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11.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证监会提出的监管概念,其中,非经常性损失能够调高监管利润,客观上粉饰公司市场形象与融资能力。本文将非经常性损失的确定性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作为分类变量;将非经常性损失与利润总额绝对值比率作为考察变量,分析不确定性对监管利润的影响。我们得出的结果是非经常性损失的不确定性越高,监管利润被粉饰的可能性越大。建议在审计实践中关注具有不确定性的非经常性损失,防止企业将正常损失混入非经常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对象、分类及其所面临新情况的分析研究入手,客观审视国家审计在全部政府性资产监管中的角色和职能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强化对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监督的可行思路。文章对如何编制政府性资产负债表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体编制原则并进行试编。结合绍兴审计实践,总结提炼了关注资产存量、质量和增量的政府性资产审计经验。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博弈分析及风险防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等主体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利益博弈关系,探讨了政府介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件下风险补偿的博弈行为,分别从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和农户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的具体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国资管理与国企改革轰轰烈烈进行、国有资本出资者身份日益统一集中于各级国资委的时代背景下,出资者与经营者的责任边界日渐明晰,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管活动越来越深、越来越细。出资者监管融通了相关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心理活动和管理协调等纷繁复杂的活动。本文以博弈论视角来阐述监管领域的几个主要博弈现象,试图从理性、机理上探寻国资监管之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为研究背景,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行为,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盈余管理行为,但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大洗澡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走向趋同的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利益博弈的过程,并且这种利益博弈是一种智猪博弈。在这场利益博弈中,各国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趋同策略。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本文探讨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机构的影响。为保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本文认为,在保证准则制定机构理性和程序允当的基础上,还应尽量保证准则制定者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In standard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the issue at hand is how to align the interests of the agent with those of her principal. A commonly used contract involves the principal paying the agent a percentage of the sale price as commission. With respect to real estate brokerage contracts,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percentage commission contracts fail to provide sufficient incentives to the agent. This paper re-evaluates the standard solution to a one seller, one agent agency problem by introducing more than one agent. It is shown that percentage commission contracts can induce first-best effort levels from agents. The result is due to th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created by the winner-takes-all race among agents. The optimal commission rates in this model are inconsistent, however, with the observed uniformity in commission rates across markets in the USA.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companies'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decisions under distributed profit taxation (DPT), Estonia's corporate taxation regime since 2000. The sample covers 26,000 observations of Estonian companies from 1995 to 200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PT system has led companies to pay less in dividends and retain more profits. Simultaneously, the importance of external financing in companies' total capital has decreased. The undistributed profits appear to be partially retained as surplus cash, instead of being reinvested into long-term productive assets. DPT seems to support companies' liquidity and sustainability; however,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is potentially inefficien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transposition of the Solvency II Directive into the new German insurance supervisory law (VAG 2016) on the trustee for monitoring of the guarantee assets. The trustee of the guarantee assets is a na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to protect policyholders in case of insolvency of their insurance undertaking. The previous German Regulation of Investments (AnlV) is not valid any more for insurance undertakings falling under Solvency II since 01.01.2016. Instead of legal investments rules insurance undertakings are now obliged to have a (written) internal investment policy, which is also the basis for monitoring of guarantee assets by the trustee. Challenges arise because of the clash of the accounting view (German local GAAP)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view of Solvency II. Our analysis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unchanged legal provisions and the new economic, risk based perspective of Solvency II.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宽松的外资政策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来华投资。一些外国投资者为谋求利益最大化,通过关联公司内部技术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给我国政府收入带来损失。分析我国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行为,将OECD、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组织和国家关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措施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监管部门加强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