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六个转变”创新财政监督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湖南省财政监督面临新要求和新任务。其主要是在着力创新、提升层次上下功夫。具体来讲,要实现和进一步完善以下六个转变。一、从重分配轻监督向"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转变财政部门作为一个分配管理者,其基本职责一是管预算分配,二是管资金支付,三是管监督控制,简言之就是"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预算分配和资金支付(预算执行)都属于分配范畴。因此,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也可以概括为"分配和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监督工作撑起了财政工作的"半壁河山"。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厅十分重视财政监督工作。一是明确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能职责,对内,"守关把口",防止"后院起火",为各级财政部门领导排除后顾之忧;对外维护财政秩  相似文献   

2.
1.在财政内部建立"统一协调、一头对外"的监督检查机制。财政内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树立全局观念,要明确规定由财政监督检查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2.在财政系统上下间建立监督检查联合互动机制。一是以上级的名义查。由上级财政部门行文,组织领导专项检查工作,下级财政部门具体抓落实。二是向下延伸查。上级财政部门直接对辖区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检查,必要时,可下查两级。三是组织交叉检查。由上级财政部门派出检查人员,从下级财政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在辖区内组织交叉检查。四是上下联动检查。对某些本级难以查清的问题可委托下级或请求上级开展联动检查,有针对性地把某些特定问题查清查透。3.在部门之间建立监督检查协调配合工作机制。一是要理顺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建立财政与审计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每年由  相似文献   

3.
试论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监督体系是财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是由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操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一、关于监督主体的构成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体系中的监督主体,主要由财政部门的专门监督机构、业务管理机构和国库支付机构三个方面构成。专门监督机构是财政部门专司财政监督职责的机构,目前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进行专项检查。业务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从事业务的日常管理,但是也负有日常监督的职责,其开展监督是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的。专门监督机构和业  相似文献   

4.
吴敏 《财政监督》2002,(1):24-24
财政监督工作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支出改革与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重新构造监督模式和运行机制,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保障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就此谈几点建议。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财政改革中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必须提高财政监督在财政管理中作用的认识,切实纠正财政监督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把财政监督归位到财政管理的范畴中。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一把手,要加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领导,把财政监督摆上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认识强化财政监督是深化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当前强化财政监督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徐克勤 《财政监督》2011,(19):21-22
财政内部监督,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派出的检查组成人员,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审执行、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实施的监督。进一步研究加强与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对于严格财经法规,促进廉政建设,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内部工作行为都有着重要意义。财政监督,一方面通过日常财政管理工作来进行,具体表现为督促、检  相似文献   

6.
蒋志强 《财政监督》2006,(11):32-33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监督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各级政府对财政监督的要求电越来越高。财政监督部门必须正确定位,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推进财政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以及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切实转变监督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有效的监督检查,初步建立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监督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叶新华 《财政监督》2003,(10):33-33
1.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要有专职机构。要在财政监督局内部设立专职内查股室,调配专职人员,负责专职工作。因为目前各地财政监督机构工作任务繁重,力量普遍不足,每年仅开展外部监督和完成财政中心工作任务就很吃力,如果再开展内部监督,势必会加重现有人员的工作压力。因此,建议从上至下统一调配,设立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机构,人员统一培训,提高业务技能。2.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要体现全省统一性。要步调一致,不能下搞上不搞,或此地不搞彼地搞,要造成一种大势所迫。由于内部监督是个新工作,也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工作计划方案。问题是内部监督方案是由各级财政部门制定,还是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定。根据实践,由各级地方自定方案,则带有主观片面性。因为财政资金的分配和财政政策的执行都是经一把手或副职干部定的,往往存在查不进或查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监督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财政监督的主要范围 与中国政府审计、税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国资委等部门监督类似,中国财政监督是中国政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政部门内部看,财政监督的实施主体包括各级财政机关的专职财政监督机构和其他业务机构。专职财政监督机构是指财政部门专司财政监督职责的机构,业务机构主要是从事财政日常管理业务,同时负有日常监督职责的机构,其开展监督活动是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的。按照中国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央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主要包括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和财政部驻各地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地方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主要包括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局(财政监督处或科以及财政监督分局)。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在2010年9月1日出台了《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财监[2010]81号),不仅明确了财政监督双基建设的重要性,而且也明确了加强财政监督双基建设的主要内容。财政部门的日常管理不仅仅是为公共产品提供财政资金,同时也承担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而且这种监督是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编制的审核、预算执行和决算都是一种监督行为,这是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督。而财政部门的专项监督则由财政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进行。从另一方面看,财政内部的监督机构不仅承担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专项监督,也承担了对财政内部其他机构日常管理工作的专项监督。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3月28日召开的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会议上获悉,2005年一2006年是财政监督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两年。是财政监督上台阶上层次的两年。两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财政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中心工作。稳步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较好地履行了监督检查职责,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据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11.
杜悦妹 《财政监督》2003,(10):28-29
一、专员办参与部门预算审核的意义1.专员办参与部门预算审核是财政监督职能的科学延伸。我国的财政监督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财务监督、会计监督、税收监督、国有资产监督,也包括预算资金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部门预算是财政预算资金分配模式的改革,是从预算编制的基础环节入手,细化预算编制,延伸预算管理层次。过去单位预算是由主管业务的一级预算单位代编的,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支出单位和支出项目,财政部门预算批复后,再由主管部门层层分配到用款单位,财政部门既不掌握预算资金分配的内容和项目,也无法对预算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更谈不上实施有效的监督。实行部门预算后,按照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部门预算先从基层单位编起,再逐级汇总上报,资金安排要细化到具体项目上,是一个覆盖部门所有收支的完整预算。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延伸了财政预算管理的层次,专员办参与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核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专员办机构设置点多、面广的特点,是专员办财政监督职  相似文献   

12.
一、构建财政监督的法律体系财政部门应把财政监督立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尽快起草制定《财政监督法》,明确财政监督职能、工作程序、范围和方法,赋予财政监督机构相应的监控、检查、惩处和收缴划拨资金等权限。笔者认为,《财政监督法》应着重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监督职能。各级财政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能至少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依法检查职能。主要是对预算收支、预算外收支、公共支出(特别是专项资金)和中介机构、财政内部收支进行监督检  相似文献   

13.
浅议建立管理型财政监督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监督按运作方式可划分为检查型监督和管理型监督两种类型。检查型监督是对财政运作活动结果进行的监督;管理型监督是对财政管理过程中被管理对象进行经常性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着眼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站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财政监督工作模式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实现管理型监督是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现实需要。财政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和分配财政资金,维护财政资金安全与完整,保证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为改革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财政部门必须通过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对财政运行的有效监控来确保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别是根据依法治国的方针,依法理财、依法治财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求加强监督制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分配行为。管理型财政监督相对于检查型财政监督而言,监督活动渗透在财政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和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管理型的财政监督机制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还有助于解决财政管理粗放的问题,实现财政工作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监督主体的构成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体系中的监督主体。主要由财政部门的专门监督机构、业务管理机构和国库支付机构三个方面构成。专门监督机构是财政部门专司财政监督职责的机构,目前,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进行专项检查。业务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从事业务的日常管理,但是也负有日常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财政监督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财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各种形式的调查和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都要集中很多专业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监督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不少财政部门都大量雇用过会计师事务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工作,笔者就雇用会计师事务机构人员参与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利弊淡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正财政监督职能是国家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能,其主要职责就是围绕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开展监督检查,保障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关注度日益提高,财政监督在财政管理中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作为基层的县级财政部门,面对中央、自治区、州、县本级四级财政资金,面临的工作任务是一方面要做好资金统筹分配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财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要求逐步建立起涵盖财政收支各个环节,寓监督于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概括起来就是过程监督。而财政政务公开是沟通政府、财政部门、群众之间的桥梁,实现透明财政、科技财政的重要举措。如何使过程监督与透明财政产生互动效应呢?笔者认为,财政监督检查与财政政务公开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监督财政收支的制衡机制尚不够健全,财政监督的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管理的需要,财政监督法制建设滞后。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正确把握财政监督工作的发展方向,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财经秩序,把握和突出财政管理特色,调整财政监督的着力点,服务于市场主体,向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服务延伸,形成贯穿预算编制与执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这是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解决这一命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决策、执行、监督适当分离、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第一、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是现代财政监督管理系统的核心。要建立以预算项目预审为基础,以事中即时监控为中心,以必要的事后抽查和专项检查为补充,相互协助、相互制约、分工合理的财政监控运作机制。1.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监督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预算项目评审、预算定额的确认以及授权与审批制度,严格完善职责分离,加强民主决策,增加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使监督工作与财政资金运行同步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9.
一、突出预算收支监督这条主线,提高财政监督服务力财政监督要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来开展,积极融入财政管理,为财政管理和改革有效服务,这是财政监督的根本宗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功能日益得到彰显。财政管理的核心是国家预算收支管理,因此,财政监督也要围绕财政预算管理这一中心工作,以预算收支监督为主线。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制约机制和部门分权制度,实行财政审批和财政监督分离,既是我国加入WTO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财政监督体系的要求。我们应实行财政"审监分离",通过对审批进行全过程监督,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提高,使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得到严格执行。1.财政审批和监督相分离。财政业务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合理分工,应将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分开:即财政不再侧重于具体项目的事前审核,而由中介机构依法审核;财政部门则转向对财政性投资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并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和管理。这样,不仅缩短了审核时限,同时加强了对中介机构和工程预决算审核的管理。2.建立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内部职责不相容且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