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国有企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特定的条件,特定的体制下,曾起到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效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导入,国有企业“一花独放”的弊端就越来越突出,国有企业固有的所有者不明,产权界定不清,造成了国有企业内部机制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特点是资本金靠财政,现金流靠银行,大部分企业的规模都很小,产品质量不高,中小型企业普遍亏损。十四大以后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两条底限一直都没有碰,一个是国企职工的身份问题,一个是产权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体制因素 一、体制因素造成了证券市场定位的不合理.中国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滋生出来的.后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起的作用巨大,才有了1997年、1998年的"利用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特别是利用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中央—省、省—市、市—县、县—乡镇逐级代理体制下,客观上存在着中央—计划单列市、省—县级、市—乡镇的跨级财政管理体制,与直辖市、全面省直管县体制不同,跨级财政管理体制涉及政府层级匹配和行政管理权分割现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平衡政府有限能力和政府层级间信息传递质量衰减两难矛盾的次优选择,更是中国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从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两个指标进行评价,跨级财政管理体制在提升信息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M级(省级)区域内发展不平衡,未能发现这一体制模式有效促进了L级(市级)经济发展。本文通过跨级财政管理体制概念的提出、特征性分析及其粗浅评价,力求从实践视角解释这一客观现实,寄希望对我国财政治理模式的选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划经济的退潮,市场经济的到来现在让多少中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国营企业"这块金字招牌的霸主地位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就象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实践,改革的益处是充分得到了体现,但与此同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于中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中的体制上以及管理上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1994年中央对地方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虽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一些调整和完善,但基本上仍沿用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的老办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新区建设步伐和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现行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一是按企业所有制和隶属关系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办法有很浓的计划经济色彩,不利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市与区也形不成共同支持经济发展的合力。二是不利于从总体上加强税收征管、漏管,容易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增强税收成本。三是企业改制和脱钩后,市与区的财政收入难以再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导致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争税源混级次现象比较严重。四是不适应城市管理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调整的需要,不利于区级加强城市管理。五是搬迁新区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因此,鹤壁市决定从2001年起,实行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活力仍显不足。总结经验,探索一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笔者拟就这个议题谈几点看法。一、国商企业活力不足的成因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哺育成长起来的。那时国有企业是国家政府机构的附属物,自主经营机制不完善,这是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总根源。在推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了国有企业法人制度,但国有企业并未由此而变为真正的独立法人,自…  相似文献   

8.
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公司是一个国有大型劳动密集的公益企业,从事城市客运交通,九八年以前在南京地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转,思想观念经营理念,或是管理模式上都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国有企业改制进程推进,现阶段公司某些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有些甚至起到削弱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按照财政体制分级管理的规定,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包括省、市、县、乡四个级次。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市管县财政管理方式,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促进了中心城市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分税制改革以来,市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中存在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即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真正的商业银行,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化改革。这一阶段主要是:改变国家专业银行的机关化性质,实行企业化体制,特别是省以下分支行的企业化。逐步形成了以塑造县(市)支行一级独立核算体制为手段,以增强银行活力为目标,沿袭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放权让利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有企业特点是国有大型、特大型联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以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制度或公司法人制度为核心的国企改革仍在进行,这一举措使长期束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展现出本应有的活力,市场经济已成为国有企业实现利益独立、改革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关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议论有点热。有舆论认为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应当实行名义账户制,并认为此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要求的举措。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原本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并没有个人账户的设计。那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退休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有退休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非社会化的企业保障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当时推进  相似文献   

13.
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从不发达的市场体制到计划经济的过度;从1978年到现在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两个主要的经济制度变化历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那么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对我们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有什么样的借鉴之处?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11,(13):38-39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初发表题为《计划经济是为了计划政治》的文章,针对中国国内为按照”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将动漫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的精神,各地纷纷于不久前接连举办动漫节的现象认为,中国的确很大,一省面积就相当于欧洲一国,那每一国都搞一两个(动漫)大型主题乐园,显然也不符合经济效益要求。但这正是计划经济下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15.
蚝政垄断是伴随着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出现的,可以说是传统计划经济惯性和不完善、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了行政垄断以生存的空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行政垄断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妨碍了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人为的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6.
读者观点     
一个公民对“十一五”规划的展望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指导下,中国的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指标中,宏观形势一片大好。不论是中央政府经济总量,还是各地区经济发展规模,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良好成绩。然而,与宏观经济表现相反,中国的微现经济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大批国有企业关门倒闭,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不公平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此起彼伏。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不能继续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战略方针,而应该重新设计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首先,中国必须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把公平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只有让绝大多数公民分享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中国的消费市场才会充满活力,中国的改革成本才会逐步降低。其次,建立和谐社会,核心内容是在宪法和法律的  相似文献   

17.
联邦德国对国有企业所有制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始终是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公共经济运行原则而进行的。两德统一后,联邦政府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造,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教训,探讨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式,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县乡财政体制主要是以分税制为基础,实行分级分灶吃饭体制,存在财政级次过多、管理成本过大、资金效益不高和事权级次不清等弊端。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财政承担的事权负担相对过重,乡镇间财力差距较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县乡财政体制上予以根本解决,促进县域内乡镇间共同协调发展。本文仅对现行中央省市财政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相继加大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力度,提出以外向带动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池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自我特点和现状,完全靠大投入或靠国内市场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外向动力才能带动全区经济高效发展。因此,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提高经济外向度,将成为促进池州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九五”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必须牢牢把握“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有全局意义和战略…  相似文献   

20.
财政是经济的“总龙头”,一个好的财政体制,就等于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助推器”,浙江省从1995年开始,对经济欠发达县市实行“两保两挂,财政政策,从去年开始,省财政厅对我市实行”两保两挂”政策,一年来无论是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对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两保两挂”这一财政政策贯彻了以人为本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观,寓公平于发展之中,寄约束于激励之中,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