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健 《海南金融》2009,(10):49-51,66
金融自由化是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市场自由化以及资本流动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既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同时也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金融自由化对金融监管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因金融自由化产生的风险,以降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时代潮流,金融全球化将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削弱发展中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影响其国际收支均衡,对发展中国家的 生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在加入金融全球的进程中,必须强化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以有效地维护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加强金融体系的免疫功能,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金融风险的特性及其蔓延发展的后果.论述了政府金融审计在发挥金融免疫功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优势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署"十二五"规划提出,"金融审计要以维护安全、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为目标,服务国家宏观政策,推动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监管,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为适应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需要,有效提升金融审计在国家安全审计战略中的地位,亟须创新金融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5.
金融全球化浪潮与国家金融安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与跨国生产、贸易全球化相比较,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风险最大、危机频仍和最脆弱的经济领域.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带来空前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面对势不可挡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如何有效防范和消除金融危机,大力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金融自由化及其具体表现,金融全球化及其表现,以及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对银行并购形成了外在压力,也提供了动力,而后者又促进了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4,(13)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及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理论依据及实际作用机制,以期对政府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及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理论依据及实际作用机制,以期对政府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8年,审计署金融审计项目是x和y两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和z证券公司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对男外几家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成效进行专项调查,重点围绕违规炒股炒楼行为展开。具雄情况是什么,金融审计的责任是什么,国家金融安全的维护依靠什么,金融审计为之实现发挥的作用又是什么,本文拟从金融审计的具体内容分四个方面探讨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金融开放,也影响了金融安全.本文首先对金融全球化进行理论分析,指出金融全球化的适度性边界,并对我国金融化放现状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对所引发金融安全问题的总结,再对美国的金融保护战略进行分析,最后明确提出了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关键在于采取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金融自由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由美国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越来越被大多数国家模仿与追随,包括发展中国家以促进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为目的所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放松金融管制的改革。国际经验表明,虽然金融自由化尤其是资本帐户自由化在某些程度上可能对一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金融自由化确实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因而无论是曾经由于金融自由化而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实行不同程度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本文简要回顾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历程,同时分析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金融审计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政府金融审计维护金融稳定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考察了金融稳定视角下的我国政府金融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目标的政府金融审计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金融安全的维护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甚至国际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内外挑战和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和主权维护.建国后,陈云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采取综合平衡、国家干预、发展经济、稳定政治等手段,为金融安全提供机制保障,形成了独特的金融安全保障思想.该思想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具有时代性的借鉴意义.无论如何,防范金融风险都应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此才能增强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余乐 《会计师》2010,(11):71-72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潜在的漏洞不仅使金融业本身元气大伤,而且也带来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因此,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免疫力,确保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是金融审计的重要责任。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在构建金融系统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因此,加强金融审计建设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将从金融风险的形成因素、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依据、金融审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研究金融安全的含义开始,分析了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速下降、经济金融结构性矛盾、房地产行业金融隐患以及金融信息安全等;其次用免疫系统理论对审计机关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进行了探讨,指出审计机关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具备尽早识别各种风险和隐患的制度优势;最后围绕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金融审计在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优化经济金融结构、防范外生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关注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对未来金融审计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存在两个趋势: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一个潮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宏观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构建我国的金融自由化、金融风险和收入分配指数,然后将金融自由化的效应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金融风险效应以及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自由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减少了金融风险,增加了收入分配差距.误差修正项均具有对偏离均衡的调整作用,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正的冲击,对金融风险先是正的冲击,然后是负的冲击.金融自由化的效应最明显的是经济增长效应,其次是金融风险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抑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论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但令人失望的是,除亚洲外的广大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并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此,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选择性地干预金融部门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目前国内也存在一些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了实行金融约束的条件,应该选择金融的约束战略.而本文在对金融约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金融约束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逐步深入地推行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频频发生的国际金融动荡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恐慌。从金融机构本身到财政、货币以致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都受到强烈冲击。为此,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