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效应评价和重塑建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但近年来社会上"失信"行为大量存在,尤其是银企信用关系恶化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它不但极大影响了正常经济金融秩序,恶化了信贷资产质量和投资环境,扭曲了银企、银政之间的信用关系,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对此文章认为全社会很有必要规范社会信用秩序,纠正和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银行债权,同时从我国银企信用关系现状、银企信用恶化原因和社会经济效应评估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整治银企信用关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金融诈骗屡见不鲜。尤以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恶化最为突出。对此人们提出了多种对策,笔认为,要彻底改善我国社会信用状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必须从根本上治理社会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3.
杨立芳 《现代金融》2006,(11):30-31
银企关系是银行和企业基于信贷行为产生的信用契约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银企关系是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从静态上看,银企关系是银行、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联系;从动态上看,银企关系是银行、企业以资金、产品、信息、技术为纽带.在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形成的平等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试从银企关系的角度就如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必衰,国家无信则危,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状况不佳,部分地区、企业逃废债行为相当泛滥,已严重影响了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社会信用秩序的混乱,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大了金融风险,影响了经济正常运行。因此,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已迫在眉睫。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用,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社会信用混乱,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扭曲了经济关系,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阻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笔就地方社会信用建设问题提出如下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同时又是信用经济,良好的诚信关系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活动已经无处不在,而银行作为重要涉信部门,社会信用状况的好坏成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备要素.当前,社会信用秩序的混乱、信用制度的缺损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也给金融秩序带来了严重危害,阻碍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信用是市场经济之基、银行经营之本,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当前,我国信用制度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导致社会信用恶化、梗阻和银行业务的高风险、低效率运行,严重阻滞了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本文选择社会信用与银行业务经营的关联层面为研究切入点,围绕链接银企信用、优化银行经营、化解金融风险这一中心,多视角深入剖析当前信用梗阻的现状及成因,系统提出了信用生效的要素体系。并以构建银企信用良性互动关系为突破口,探索出内外并举重构信用体系,优化信用循环,推动银行业务深层拓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信用”可以理解为信任、信赖、信誉等,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信用时,就主要表现为经济交易主体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对债权债务关系的态度,良好的信用秩序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人们把市场经济称为信用经济,介近年来,由于诸我原因,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金融诈骗屡见不鲜,企业“三角债”、“多角债”难清难解,借“改制”、“改革”之名,行逃废债务之实,形成“赢了官司不赢钱”、法院判决“执行难等诸多导致社会信用恶化的难治顽症,尤以商业食用银行信用的恶化最为突出,对此人们提出了多种对策,笔者认为鉴于整饬社会信用秩序的长期性、全局性和艰巨性,要彻底改善我国社会信用状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孙斌 《济南金融》2001,(6):62-62
近年来,少数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和长期发展意识,错误地认为“欠债有利”或利用改制机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故意拖欠银行利息,或采取不存款、不还本、不付息、不往来的办法,逃避银行信贷监督,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破坏了银企关系,损害了市场信用基础,从而导致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一方面,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越来越高,风险日益增大,经济效益受到影响,金融部门贷款投放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企业资金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生产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缺乏保障,企业发展受到制约。不仅加大了金融业的经营困难,而且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净化信用环境,重塑银企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政、银、企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