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以及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做了一定的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胜利  韩雪峰 《时代金融》2013,(30):128+142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启动新一轮的汇率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革汇率生成机制,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第二、适度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即人民币作小幅升值,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从汇改开始到2013年6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1100升值到6.1806,升值了31.22%。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方面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长期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开始了持续性的升值。而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资直接投资,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会对中国吸引FDI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吸引FDI的情况、人民币升值对FDI所产生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阐述的结论给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放弃盯住美元,并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人民币币值就开始了几乎单边升值的过程.从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走势可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7.8%.该态势虽然暂时缓解了外国政府(以美国为主)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压力,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并没有明显减弱的迹象,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在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成因之后,判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升值预期的缓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内国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很高。中国央行已在2005年7月21日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实证的VAR模型,初步讨论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指出我国应妥善采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汇率改革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得到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洁敏 《新金融》2007,(4):11-1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汇改后,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本文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额、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中美贸易结构和中美双边贸易条件四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由于我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和美国的出口政策,适度的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进出口额影响不大。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出口企业形成压力,促使其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中美贸易结构升级。本文结合中美贸易商品的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状况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可改善我国对美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最后,强调人民币升值必须坚持小幅度、渐进式原则,要积极采取措施,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自2005年7月21日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次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会有哪些影响呢?笔者将作如下分析。一、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汇率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日本、美国和欧盟相继提出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迫于国际压力以及国内经济的要求,我国于2005年7月底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实力的提升客观上有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在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的背景下,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指责中国通过人民币汇率低估来扩大出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凸显。人民币汇率问题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呈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环境和人民币升值的国内现状入手,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大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的大讨论沸沸扬扬。此方言罢,彼争又起,理论界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以至于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感慨“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贡献”)。归纳而言,争论焦点集中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对中国现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好”是“坏”?两大方面。笔者无意对此发表拙见,仅想就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摘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实力的提升客观上有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在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的背景下,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指责中国通过人民币汇率低估来扩大出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凸显.人民币汇率问题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呈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环境和人民币升值的国内现状人手,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大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立平  金晓燕 《浙江金融》2012,(1):44-49,57
2005年7月2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累计升值23.8%。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浙江省作为中国外贸大省,自2000年以来,贸顺差居全国第一,其外贸依存度远高于全国水平。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浙江省的经济影响如何,值得我们研究和分析。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浙江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丁浩 《新金融》2008,(2):36-38
自从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并且浮动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7.8%,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升值预期却进一步升级,使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升值预期产生的原因、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缓解措施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截止到2008年3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7.0593。累计升幅12.96%,且近期有加速趋势。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摘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从2003年起,人民币升值成为国内学者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既有国内的压力,也有国外的压力,既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正> 国际舆论对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争论十分激烈,人民币汇率问题目前已成为国际舆论的热点问题,美日及欧盟都通过官方渠道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以市场为基准即时升值。那么,人民币升值究竟是否有助于解决美日和欧盟的通货紧缩问题?对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影响呢?应如何缓解升值的压力呢?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进行重大改革,之后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后的利弊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9.
赵骏 《中国外资》2011,(12):64-65
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其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双方面的。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人民币升值存在很大的空间。虽然,升值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减轻偿债负担,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但同时,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导致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的影响非常明显,本文通过选取2005年07月21日汇率改革启动以来至2010年7月30的数据为样本区间,以5种 A 股指数代表股票价格和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代表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股票价格与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其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双方面的.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人民币升值存在很大的空间.虽然,升值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减轻偿债负担,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但同时,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导致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的影响非常明显,本文通过选取2005年07月21日汇率改革启动以来至2010年7月30的数据为样本区间,以5种A股指数代表股票价格和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代表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股票价格与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