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宗胜 《中国金融》2007,(11):20-21
我国目前融资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直接融资比例太低。现在国内企业融资大量的是通过贷款,也就是间接融资,而国际上,比如欧洲和美国直接融资的比例均占到70%、80%,有的甚至更高,而我们国家的状况是反过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只有10%左右。这种状况同我国金融领域发展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中小企业主"跑路"现象,暴露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其融资难的问题。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外源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融通的资金,主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存在"难贷款"与"贷款难"矛盾.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近年来,金融机构存差扩大和企业融资难并存,存差的扩大,意味着大量的社会资金沉淀在金融机构,既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又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4.
以银行信用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银行信用有着不同于证券信用的特点以及其他信用对银行信用的依存关系决定的。采用什么形式融资要着眼于融资的效率和成本,影响融资效率和成本的有七大因素。我国应当采取"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政策。是贷款创造储蓄存款,不是储蓄存款创造贷款,大力吸收储蓄存款是为了减少由贷款而产生的现金量,并把其中相当部份转化为潜在性货币。以股份制直接融资,能将收入转化为资金,也能将资金转化为收入;微观增加了资金,宏观未必增加了资金;增加了资金,未必作用于价值增值;增加了价值,未必增加了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5.
《金融电子化》2014,(11):24-25
正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在普惠金融实践中,针对一些特殊群体,设计并提供了专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了普惠金融的内涵。如广发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信贷工厂"、建设银行针对大学生推出的"学生惠"、国家开发银行为大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等。"信贷工厂"服务小微企业相比于大企业,小微企业迫于资金压力,更渴望得到融资支持。有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中直接融资占70%,而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还不到5%。直接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尚无法进入股市或债市融资,而我国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无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调查表明,中小企业融资有98.7%来自干银行贷款,直接融资仅占1.3%。自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后,  相似文献   

7.
融资性票据:摆脱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1%,但它们所获得的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占比不到30%.截至2002年底,上海5%的贷款企业贷走了当地60%的贷款余额,而国内其他地区同样存在银行贷款向大企业高度集中的问题.经济增长贡献度与资金支持力度的矛盾成为我国当前金融体系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取1993~2002年度深市30家公司样本,研究大企业的间接融资状况,并以大企业为基准,对比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确实存在融资约束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足与现实的融资制度有高度的相关性,且这些企业有着间接融资制度变迁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9.
求解公司债     
刘文俊 《理财》2007,(7):48-49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不管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还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间接融资,这两条融资途径对中小企业均不顺畅。金融机构贷款倾向于相对成本较低、风险较低的大企业,  相似文献   

10.
发展直接融资易使资金流向高风险企业,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利用间接融资方式,则可以使资金按照风险和收益相对应的原则,以较高利率配置于高风险企业,以较低利率配置于低风险企业,从而有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据此,应建立起以银行为主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杜舟 《山西财税》2012,(6):31-32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解决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平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自筹资金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一、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我国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小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约23%,中型企业申请失败的概率约22.13%,微型企业申请贷款就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金额主要靠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自身积累,外源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为发行股票、债券,间接融资主要为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①中小企业融资实战22计,周锡冰,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本文以A上市公司为例,主要介绍外源融资的方式、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潮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固有的融资特点和缺陷,使其获得外部资金的机会明显少于大企业,特别是在银企关系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更为被动.正确处理银行与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关系,对中小企业和银行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有融资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资金融通,中小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难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融资活动,一直受到企业自身缺陷、银行惜贷、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融资力度,同时由中小银行机构提供关系型贷款,将是深化银企之间合作关系的主要途径.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机构将会增加,国有大银行将成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合作者,关系型贷款数量会减少,同时中小银行会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有:金融资源流向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抑制了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加剧了金融体系风险;正规金融部门的低效率导致金融体系“体外循环”严重,民间金融盛行,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为此,应采取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消除金融抑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等措施,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资金来源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短板问题,融资状况间接反映着企业的运营能力.没有充足资金作为后备力量,企业将会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举步维艰.因此针对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在这一环节面临的困难,探讨在目前市场环境基础下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快融资机制创新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贷款难,直接融资渠道的狭窄是融资难的关键。现在银行是社会各界指责的对象,有些人批评银行“惜贷、慎贷、恐贷”,事实上信贷资金仅是中小企业资金渠道的一部分,融资还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但与大企业、外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资金需求量大,而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有直接融资市场不成熟、投资机制不完善、破产机制不健全等社会因素,而整个社会的诚信不足、企业的诚信不足,亦成为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完善信用体系、化解信用风险、营造诚信环境,是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外部融道渠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政府协助融资、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和投资公司直接融资三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单一,但政府在融资中的作用有所实现。针对我国现状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触资不足的主要办法是培养愿意提供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这两种直接融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