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坚毅执著、敢于冒险、勇于开拓、乐于合作、善于变化等创新创业的品质,不仅能满足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愿望学生的需求,而且可在整体上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2.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大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文章以开放高校实验室为依托,倡导进行以参加各项大赛为亲身体验式创业教育,提出平台+模块式新型培养人才体系,探求提升大学生自主能力的新途径,研究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希为高校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更多大学生就业、在全社会培养创业精神、加快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速度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是国家创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本文基于北京市大学生的创业融资行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不仅从理论层面出发,更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对目前北京市大学生的创业融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整合。并在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内外环境以及融资渠道,对大学生融资难的主观客观原因进行提炼,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缓解目前大学生融资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大力扶植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创业竞争力就成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ERP沙盘模拟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满足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思维基础。高职院校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下,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寻找高职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做好传统教育的同时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此类课程,以期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从就业角度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作用。文章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以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秦琳 《投资与合作》2014,(1):341-34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大改革,对高等工程教育在教育创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创新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将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中,校企合作则是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政府、学校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等。本文从七个方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的创业型、创新型的人才;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积极扩大就业岗位等对策,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9,(5):187-18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家提倡创新创业,给与大学生创业很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最具活力,不怕风险,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社会急需一批懂电子商务的创新创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把握机会,迎接挑战,运用自身学习的知识,去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在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发现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业基础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教师如何做到课堂巧融入,形成"道""术""学"的有机统一,成为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应结合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模块,探索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典型案例将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多元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知识传授、德育渗透、价值引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郑同军 《中国外资》2009,(22):218-218
随着大学扩招脚步的不断迈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了现代高校又一工作重点。通过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文中就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扩招脚步的不断迈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了现代高校又一工作重点.通过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文中就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被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具有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进发和实现。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且可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目前,我国高校应从确立创业思想、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和大学生创业技能等方面入手,落实创业教育,保障并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基于校企协同视角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探究,对推进校企协同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在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培养模式的探究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相关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新潮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新建本科院校因主客观因素制约,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只有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创业教育新思路,积极建设创业服务新平台,营造和改善创业教育环境氛围,才能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创性主动性品质,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面对大量应届高校毕业生,社会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业压力已经构成社会的一种矛盾,但同时大量企业出现用工难、招工难等现象。这说明目前培养大学生的方式方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因此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时代,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几次提到关于就业、创业、创新的内容,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高职院校承担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的重要责任。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探索可行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如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和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实现对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其输送更多的专业化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人才来源于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