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定义了基于公司资本结构和资金使用率的融资效率变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融资效率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融资效率与现金持有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国有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较低,现金持有水平较高,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第十轮经济周期(2000~2009年)为研究背景,通过对1184家上市公司8718个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检验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实证证据表明,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在经济衰退时期具有更高的现金持有水平,并且民营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显著高于国有公司。同时,在经济衰退时期,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积累倾向。实证证据不能支持如下假设,即在经济衰退时期,融资约束公司比非融资约束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积累倾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政府部门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决策指导能力,有利于企业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制订并合理实行现金持有政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现有基于上市公司单个企业的研究不同,本文以股改后2006—2009年沪深股市3958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实证发现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较高,国有集团控股的更高。集团财务管控方式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集团选派CFO使之显著降低,拥有财务公司的集团选派CFO使之降幅更大,高达30%。财务公司对现金持有水平影响不显著,但按CFO选派、ERP、产权性质分组后发现,当集团选派CFO或上市公司有ERP财务系统或民营控股时,财务公司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上市公司ERP财务信息系统能够提升公司现金管理水平,提高其现金持有水平,而集团选派的CFO可能会通过财务公司和ERP配置现金,降低其控股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 相似文献
5.
6.
7.
8.
"自由现金流说"认为较好的公司治理能迫使经理人将自由现金流返还给股东,现金持有水平会较低;"现金花费说"和"股东权力说"则认为公司治理好的情形下,现金持有水平会更高。对处于转型经济环境的我国来说,"现金花费说"和"股东权力说"能更好地解释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 相似文献
9.
将企业实际持有的现金水平与正常水平的差额定义为现金持有偏离度,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回归构建样本企业正常现金持有水平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分析现金持有偏离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持有正向偏离和负向偏离都会对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现金持有发生负向偏离时对企业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融资约束对现金持有政策的决定作用,并考察了融资约束能否降低现金的代理成本。通过构建融资约束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实证结果,我们发现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因素,融资受到约束的企业,资金来源系统地依靠内部现金流,而融资无约束的企业,这一关系不显著。当存在超额持有现金的情况时,融资无约束的企业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而融资受到约束的企业,这种过度投资倾向不明显。在弱投资者保护国家,融资约束能够起到治理效果,通过约束企业的融资政策和财务行为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本文是对现金持有、预算软约束、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等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成员公司距离最终控制人的层级数(后文简称金字塔层级)对其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增加现金持有能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优势,金字塔层级增加弱化了现金持有竞争效应,金字塔层级对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在公司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所处经营环境竞争较激烈,以及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更加明显;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金字塔层级增加通过扩大公司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规模,弱化了现金持有竞争效应。此外,我们还排除了基于代理理论的替代性解释。本文丰富了现金持有竞争效应方面的研究和金字塔集团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我国2014-2018年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探究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运用stata15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做了豪斯曼检验,发现使用固定效应更加合理.本文根据融资约束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围绕现金持有水平如何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检验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过程.结果显...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波动作为影响产业以及企业行为的外生性变量,对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在特殊时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现金持有的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下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从而揭示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作用机理,为研究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6-2010年沪深两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决策的关系.结果发现,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现金持有显著正相关,证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Taiwan is an important emerging economy which has adopted a progressive strategy to open up its securities markets, mainly through the 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scheme. This paper examines Taiwan's QFII experience so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policy has helped reduce corporate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aunching of the QFII program as an interim institutionalization strategy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into Taiwan's securities markets has been successful in relaxing corporations'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6.
外资持股、信息环境与现金持有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Faulkender and Wang(2006)和Dittar and Mahrt Smith(2007)提出的衡量现金持有价值的方法,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系统检验了2001-2006年我国A股、AB股和AH股上市企业的资金效率差异。实证检验发现,在资本市场分割和双重信息披露的作用下,有外资持股的AH股和AB股企业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表现出显著高于A股企业的资金效率。并且由于AH股企业面临着比AB股更为严厉的证券监管和法律保护实施,使得AH股的资金效率要较之AB股企业更高。外资持股企业的资金效率优势在样本区间的早期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实施和信息披露环境完善对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率发挥了重要的公司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理财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关系着公司股东的利益还关系着公司的稳定发展,因此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无论是对于股东的利益还是对于公司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也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对其影响也不同。文章选取了中国酒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2010两年派发现金股利的情况和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数据资料,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影响中国酒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地分析,进一步为该行业股利政策的制定和规范提出具有合理性和可取性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财务特征、股权结构及治理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1999—2003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特征、股权结构和治理环境。就全部样本来说,我们发现,(1)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与规模和财务杠杆负相关,与资产周转效率、现金流量、成长性/投资机会、股利支付需要和融资需要等正相关。(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治理环境基本上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我们还根据控股股东性质对四个子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同子样本的实证结果之间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Stockpiling of liquid assets in cash de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a firm's falling into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ecoming technically insolvent. Such stockpiling provides incentives for firms to increase their leverage because cash holdings decrease potential financial distress costs and increase target debt‐equity ratios.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firms' excessive cash holdings enhance an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marginal tax rate for the change in lever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taxed firms with excess cash are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their leverage. The increase in leverage is not to discipline the entrenched managers' discretionary use of free cash, and the excess cash is not simply for planned future investments either.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sults still hold even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periods are excluded and that the debt financing behavior changes with the level of statutory tax rat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that firms with sufficient cash are more likely to take advantage of interest tax shiel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