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都存放于企业的“黑箱”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高管层向外部利益相关者释放内部控制质量的信号,这一信号是否传递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真实信息?本研究认为高管层具有披露的“动机选择”倾向,这种“动机选择”决定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偏离内部控制质量的偏差.文章分析了高管层决策、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披露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内部控制管制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庆华 《会计师》2012,(6):17-19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找出不同类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从而解释了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指出只有通过企业自身、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部门或非营利组织这三方主体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才能真正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方红星  戴捷敏 《会计研究》2012,(2):87-95,97
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仅取决于公司自身的披露动机,而且取决于审计师是否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本文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2008—2009年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信息所带来的研究机会,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一特殊的自愿信息披露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降低代理冲突和传递信号不仅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主要动机,而且是其自愿提高鉴证信息披露质量(扩大鉴证范围和提高保证程度)的主要动机;审计师声誉越高,越不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高程度保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会显著影响审计师对鉴证风险水平的评估,进而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鉴证范围和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4.
李庆华 《会计师》2012,(11):17-19
<正>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找出不同类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从而解释了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指出只有通过企业自身、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部门或非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系数的框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系数,本文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看做一个最高一层的目标因素,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按照构成要素分类,并且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每个构成要素做一致性评价,进一步综合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果,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质量的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然而,这一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反映内部控制的质量,离不开管理层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的制定历程,分析了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动机,并结合财政部发布的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情况,阐述我国目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为了向市场传递真实价值的信号,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运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所作的进一步检验也支持我们的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似文献   

8.
阚宝勇 《云南金融》2011,(8X):147-148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目的是为了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财务状况、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的审核状况。然而上市公司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会增加其披露成本及法律风险。本文从公司特征、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几方面着重探讨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因素,可以推断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露的规律,藉此能够反推出企业没有公布于众的隐含状况,为监管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够加强监管,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建设;同时为认识决定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提供一些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信息的预期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宝勇 《时代金融》2011,(24):147-148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目的是为了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财务状况、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的审核状况。然而上市公司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会增加其披露成本及法律风险。本文从公司特征、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几方面着重探讨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因素,可以推断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露的规律,藉此能够反推出企业没有公布于众的隐含状况,为监管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够加强监管,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建设;同时为认识决定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提供一些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信息的预期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者来源于多个方面,不同的信息需求主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动机。所有者的需求动机,在于检验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潜在投资者的需求动机,在于提高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管理当局的需求动机,在于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动机,在于规范资本市场行为。然而,从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供给明显不足。加大政府监管与协调力度,是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Exploiting a unique setting in China where internal controls are intended to manage risks, we investigate how internal controls shape the cash holding policies. Results show that firms with higher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ICQ) are less likely to have abnormal cash holdings, either excess or deficit cash, and this effect is not driven by 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 We also find that firms with higher ICQ are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dividend payments and are less likely to increase M&A investments, especially when the firms have had a negative experience with prior M&A investments. Furthermore, our tests on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cash holdings show that investors place a higher value on cash holdings of firms with higher ICQ.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rnal controls help companies shape reasonable cash policies that lead to value creation.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 the informational role of the takeover premium as a forward looking price to expected synergies in the global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We find that premiums paid in the global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are clustered in waves and driven to some extent by the US premium. International takeover premiums have become more responsive to US premiums as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evolved over time. Short-run divergent dynamics due to idiosyncratic or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have become less severe, which suggests that expected synerg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 the global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he region’s takeover premiums typically become more responsive to US takeover premiums when US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relatively weak, when the US monetary policy is restrictive, when US credit risk is high, and when the reg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measured by legal system quality and accounting quality) is high.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合谋掏空或监督制衡的关系,为此,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单一大股东的公司而言,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之间股权偏离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及市场环境越好,多个大股东监督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将银行债权、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等机制作为市场治理机制,构成市场治理机制体系,采用深沪A股工业企业2006-2016年的数据,从检验中国市场化改革成效角度,以市场化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力量——银行债权为核心,考察其在市场化体系情境下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考虑市场治理体系,银行债权均发挥积极治理效应,且考虑体系时银行债权治理效应更强,动态优化幅度更大,优化趋势更明显;考虑体系时,除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银行债权与其他机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发挥积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占优。研究证明我国市场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化改革进程日益深化,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研究对肯定市场化改革成效,坚定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发挥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形成协同高效的市场治理体系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计约谈对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约谈的压力传导效应是否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目前尚缺少应有的经验证据。以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审计约谈对改善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在不同产权属性和市场环境的企业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存在与约谈提示内容对应问题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更多,约谈后内部控制缺陷明显得到了修复,这表明审计约谈制度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约谈制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进程较快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鉴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既是企业内部自我持续改进的结果,同时需要包括审计约谈在内的外部监管机制的作用发挥,只有内外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风险免疫功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共同因子是刻画风险溢价的重要基础,将共同因子模型应用于公司债券市场有助于合理估计信用风险溢价.本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探究债券信用溢价因子的存在性以及结构变化后发现:规模、下行风险、价值、波动率以及流动性等五个公司债券共同因子对单个债券信用溢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动量因子对信用溢价的解释能力较差,流动性因子具有较强的逆周期防...  相似文献   

17.
林晚发  赵仲匡  刘颖斐  宋敏 《金融研究》2020,478(4):166-185
本文研究发现,信用评级增加了分析师预测的公共信息,同时没有减少分析师预测的私有信息,即信用评级信息能够改善股票市场信息环境。具体地,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发现,信用评级能显著提高分析师预测精度、降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乐观偏差,且这种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低能力分析师跟踪的企业以及外资参股的评级机构中更加显著,这说明信用评级向分析师提供了新的信息。进一步地,信用评级只增加了分析师预测的公共信息,对私有信息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也不影响分析师的调研行为,上述结论表明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并不影响分析师拥有私有信息的优势,且信用评级机构与分析师之间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因此,金融监管应该加强对评级机构尽职调研的要求,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中介功能。  相似文献   

18.
Recent financial downturns, characterized by the significant failures of firms, have revealed the need to control credit risk. Latest literature has shown that weak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related to high levels of default risk, leading to financial instability. In this context, we aim to 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that focuses on the role that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plays in the credit risk of firms, specifically considering thre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ponents: ownership structure, board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stakeholders’ rights and relations. Additionally, we analyse wheth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depends on particular key factors, especially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 and the type of mechanisms considered. Finally, new lines of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corporate headquarters in allocating scarce resources to competing projects in an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Unlike a bank, headquarters has control rights that enable it to engage in “winner-picking”—the practice of actively shifting funds from one project to another. By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winner-picking dimension, headquarters can create value even when it cannot help at all to relax overall firm-wide credit constraints. The model implies that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may sometimes function more efficiently when headquarters oversees a small and focused set of projects.  相似文献   

20.
常莹莹  曾泉 《金融研究》2019,467(5):132-151
基于2008至2015年期间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数据和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数据,本文研究了环境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获得高信用评级的概率与其环境信息透明度显著正相关;环境信息传递出公司的特质风险、盈余持续性以及盈余质量等信息,从而影响评级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内部控制质量高、具有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公司中更显著。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方法、公司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倾向得分配对方法控制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本文发现环境信息透明度可通过影响企业信用评级降低公司的债券融资成本,环境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评级和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在污染行业中显著更强。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拓展环境信息披露对市场中介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对认识非财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和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