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14家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政府注资等外部行为,资本监管的实施促使资本不足的银行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作用尚不明显,同时,资本监管的压力也不能解释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贤成毅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5):19-21,44
比较研究发现,中外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监管当局没有把操作风险纳入监管范畴,这符合中国本土情况。但没有提出监管透明度和问责制等要求,并因此没有涉及如何监管“监管者”的监管规定,不能说不是相关游戏规则的缺憾。另外,银行信息披露频率要求过低,不利于发挥市场监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颁布,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力度大大加强,同时,我国金融企业综合经营的试点将稳步推进,也给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当前我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切实改善资本充足率管理,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4.
Li Yujia Lu Jun 《国际金融研究》2008,(5)
在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内,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银行增加贷款准备金计提在短期内会对资本造成负面冲击,而长期内却有利于提高资本水平;(2)短期内贷款准备金对资本的负面冲击向长期内贷款准备金对稳定和提高资本水平均衡调整的速度很慢,意味着贷款准备金政策的缺陷严重削弱了日本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原因,并且指出我国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完善贷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表明资本监管加快迈向国际化。本文比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背景,分析了我国制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发点、起草思路和预期目标,并详细比较了二者内容上的差异。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重在“做实1988年协议”的基础上跟进新资本协议,借鉴新资本协议迅速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改进资本监管是过渡期内的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7.
人们习惯依据资本充足率数据的大小来判断资本充足性的高低,这种习惯认识只适用于资本充足率为正值时的情况;当资本充足率为负值时,这种习惯认识与客观现实会形成很大反差,反证法证明了这一反差的存在;说明《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考核负资本充足率下的银行无效。建议监管部门对负资本充足率下的银行进行资本充足性监管时,应充分考虑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与银行信贷扩张关系的有关文献。利用计量模型,对2009~2019年间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12家上市银行,就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对银行信贷产生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银行信贷扩张主要影响因素是银行存款数、银行总资产收益水平和贷款利率,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要求未对信贷扩张产生很强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风险监管现状,为完善资本监管及银行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邢璐 《金融经济(湖南)》2013,(2):33-35
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Ⅲ对商业银行经营和监管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本文首先论述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巴Ⅲ)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着重强调巴Ⅲ对银行资本金的最新要求,进而分析了中国银监会提出的中国版巴Ⅲ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其原因,最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新监管框架的资本补充措施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巴塞尔新资本适足率规范,以中国85家证券公司实际自营投资组合为样本,采用基于VaR的内部模型法估算备公司自营投资的市场风险和应计提资本,并以之检验中国新老资本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后的2006版资本监管制度比老制度有所改善,但对风险的反映不如内部模型法准确,监管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内部模型法。因主要品种风险折扣比率设置偏低,新制度平均低估证券公司自营风险29%。建议监管规则依据VaR结果调整部分品种的风险折扣比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有力的营运资金管理和企业业绩之间成倒U形关系,支持了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能提高企业业绩的假设,即说明当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水平时,企业业绩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该优化对融资约束的替代措施是否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最佳水平的营运资金管理,能保证企业运营的充足资金,使企业更可能在经济上受到最小的约束,保证企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在对现阶段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资本项目开放进程、资本流动管理框架、风险预警与危机管理机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管理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指在公司长期财务结构中债权与股权的相关比例。资本结构一直是公司财务的核心内容,在理论和实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我国上市公司在应用传统资本结构理论时需要进行一定修正。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横截面数据,就企业破产成本、资产结构、避税能力、盈利能力、成长性、公司规模、股利政策以及流通股比率等对资本结构最具影响的变量,对中国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偏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模式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的文献表明,资本结构的选择受资产结构、公司规模、非债务税盾、成长性、波动性、产品独特性、获利能力等公司特征因素影响.此外,资本结构的选择还受行业特性、宏观经济以及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Harris和Raviv(1991)对来自美国公司的许多经验研究进行总结:"杠杆随着固定资产比率、非债务税盾、成长性和公司规模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变动性、广告费用、破产可能性、获利能力和产品独特性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安全的资本流动:理论解读与中国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Cheng Hao Junxiang 《国际金融研究》2006,(8)
基于IS-LM-BP模型阐述了资本流动—经济非均衡的生成机制,揭示了资本流入规模、资本流入结构、外汇储备及经常项目是影响一国资本流动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资本流动影响金融安全的测算体系,对1996~2005年我国资本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资本流动状况总体较好,状态界定为安全;(2)资本流入规模正常,但期限结构不够合理;(3)现阶段我国资本流动的安全运行有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资源观的分析框架,从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稀缺战略资源特性出发,构建了智力资本贡献于企业战略绩效的关系模型.采用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与企业战略绩效显著正相关,人力资本对企业具有积极的价值创造作用,结构资本与企业战略绩效呈一定... 相似文献
18.
Gregory E. Sierra Eli Talmor James S. Wallace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6,29(2):105-123
This study explores multiple means of governance and monitoring in bank holding companies and their impact on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We exploit variables unique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to aid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imultaneous
relationship. Our primary finding is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both regulatory oversight and capital market discipline, a
strong boar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firm performance, lower levels of executive pay and lower growth rates of executive
pay.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overseeing management and ultimately fi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而言,资本的构成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本文主要介绍了资本结构及其优化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以上市公司中三个行业为例,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多方面的原因分析。最后作出了合理化资本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我国各省1991-2008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以投资效果系数作为测度资本配置效率的指标,通过对金融发展等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我国自1991年至2008年期间,资本配置效率基本处于持续下降状态,除资本配置效率与银行贷存比和进出口总额成正比之外,其他因素如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资本配置效率均主要起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