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延敏  宋增芬 《海南金融》2010,(4):76-79,86
农户未来借贷需求状况是过去的借贷经验、现有及未来家庭经济状况、农村借贷市场状况的综合反映,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市场,不仅需要了解农户的已发生借贷行为,更需要把握反映农户预期的借贷意愿变化状况。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户未来借贷需求变化的特征主要有:农户对未来借贷资金使用意愿的变化导致农户未来借贷意愿显著下降;农村信贷政策区域化特征形成了农户未来融资次序表现为亲戚、正规金融机构、朋友;农户的融资次序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5年广东省农户融资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农户融资需求目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当前融资体制和条件下,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低收入、贫困农户融资难比较突出,存在明显的信贷障碍。因此,必须从制度安排上入手,进一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构建适应农村多种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户金融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消除农户融资体制上、技术上的障碍,切实满足农户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供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运行与结构调整始终面临融资瓶颈问题,因此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急需寻求新的认识视角和解决思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一方面期望准确界定农村金融面临的品种和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回归从事农业和农户和涉农企业、为切实探讨农村金融改革的切入点提供实证依据。通过对泛珠三角地区1910个农户、772个农业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涉农企业融资问题仍是老大难问题: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与“三农”逐步唤醒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信用社是当前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最主要的支柱力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复杂,牵涉的面比较广,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金融市场主体高度集中。而且具有很强的垄断性,竞争严重不足,农户和农村企业融资仍然较为困难;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主导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其他金融机构极不发达。农村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难以享受到除银行业务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务;民间金融不规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农村金融服务从相对滞后走向创新,不断拓展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在经历的变化过程。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长期不对称的非均衡状态下,扩大金融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资金互助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农户资金需求难以满足的现状,提供金融服务,是有效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长期不对称的非均衡状态、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资金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政策支持不足,农村资金互助金融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本文试图通过理论、现状的介绍和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环境是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捷 《西南金融》2006,(8):63-6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资金融通及其农村的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决定着农村金融的发展。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发挥农村金融高效配置资金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的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信用环境问题,影响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和融资效益的发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是新农村建设中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的基础条件与前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本文基于农户借贷行为的基本次序,从借贷成本的角度对友情借贷、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户友情借贷全面放开的基础上,我国农村应建立并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协调发展的综合型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基于熟人社会的非正式借贷现已难以适应规模经营与农业转型发展,如何提高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农户家庭不同生产经营特征出发,探讨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偏好,可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度数据,在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行为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偏好于风险分散、产业融合经营的农户家庭,而对单一生产经营的农户家庭不存在显著偏好;农村金融机构在"行政—经济"张力下,其选择性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保证涉农贷款"不出事",而不是激励农户"更赚钱".现阶段政策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不足,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限制了正规金融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