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存款准备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和考核方式有缺陷。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提取是根据上一旬旬报存款余额进行测算,如果农村信用社总存款增加,则增加法定准备金;若减少,则法定准备金相应减少。由于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相当于备付金存款)合二为一,人民银行需在准备金账户中剔除法定准备金后,才能确定超额准备金的额度。这样直观性差,不利于货币信贷部门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徐珊 《南方金融》2006,(1):46-47
目前广东省农信社以县联社为单位在当地县或市人民银行开户,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分散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不利于农信社的资金管理。随着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成立以及计算机联网的实施,集中存款准备金账户管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就广东省农信社集中存款准备金账户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是由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部分组成的。中国人民银行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实际上指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为了和习惯提法相吻合,我们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简称为存款准备金。  相似文献   

4.
财政专户资金是各家商业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各家商业银行存款的10%。人民银行在进行存款准备金管理过程中,将其归属于财政存款还是归属于一般存款,对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人民银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中处于重要地位。存款准备金监控管理是基层人民履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职能方面的重要工作,同时加强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对保障金融机构支付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基层央行要做好存款准备金特别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监督管理与分析,及时掌握与反馈存款准备金缴存和变动情况,为国家与上级行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存款准备金管理是人民银行集中管理信贷资金,对保障金融机构支付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在执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过程中存在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漏交、欠交法定存款准备金,报表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影响了准备金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本文分析了现行存款准备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始动因是为了资金使用的结构性调整,这与西方国家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解决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有很大不同。为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建议改革存款准备金的结构;建立两级准备金制度;降低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水平;赋予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幅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后,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由过去的辖内管理变为现行的按法人实行统一考核。作为地市级人行来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具体体现在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考核。法人考核比过去辖内管理具有准确、便捷,节省人力和费用等优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隐患,影响着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9.
提到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一般大家都认为它是指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了解外币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人并不多,这不足为奇。从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重点就是加强中央银行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县支行发行库的撤消,存款准备金账户管理采用"辅账户"模式,即撤销发行库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在原有县支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不变,再就近选择有发行库的人民银行县支行或中心支行开设准备金存款专用账户(辅账户),用以办理现金出入库业务。从定西辖区3个县支行运行3年的情况看,这种模式导致金融机构资金划转流程复杂,资金管理难度加大,弱化了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准备金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制度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发挥作用。完善中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营造适合准备金制度作用的环境;降低并逐步取消超额准备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继续扩大差别准备金的涵盖面;扩充存款准备金结构,改革准备金的记提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西方发达国家准备金付息率理论和实践回顾的基础上,从准备金利息率与金融市场主要利率关系以及中央银行利息支付减少的角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停止对超额准备金付息、降低对法定准备金付息等政策建议,使存款准备金制度真实反映出我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11月至今年5月12日,央行已经八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存款性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1%。部分准备金制度本就是央行体制的一个部分,如此央行便能通过调控商业银行获得的基础货币量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不断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吃紧是必然的。目前20%多的资金被锁在低息资产(存款准备金和央票)上,对其利润影响显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若继续提高,将逼近目前银行监管指标——存贷比  相似文献   

14.
杨阳 《中国外资》2011,(6):31+33-31,33
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三大货币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仅2007年就进行了10次调整。可以看出央行已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控制流动性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时滞,本文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5.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1,(15):28-29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有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中国经常使用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外,则以存贷款基准利率替代贴现率。这是因为我国票据流通规模相对较小,对票据贴现融资需求也相对较低的缘故,因而通过运用调整贴现率以影响市场资金供求的作用受到限制,改用存贷款利率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过程  纵观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发展 ,共经历了“三次制度变革 ,六次比例调整” ,且时间周期各不相同 ,但调整的目的均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自求平衡能力 ,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1.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三次变革。第一次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专门职能后 ,为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 ,平衡国家信贷收支 ,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要求各专业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比例、统一时间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二次 ,1989年我国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三大货币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仅2007年就进行了10次调整.可以看出央行已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控制流动性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时滞,本文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8.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中央银行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调控中比较注重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然而,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做法已经开始被弃用,甚至走向衰亡了。  相似文献   

19.
第一,本文明确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概念及运作机理。第二,本文选取了2006年7月至2015年2月近十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数据来分析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行情况。第三,分别从宏观环境因素、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本身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非高效运行的原因。第四,为提高法定准备金政策运行效果,且降低可能因存款保险制度而逐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分别从产业结构优化以改善宏观环境、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供应链自助借贷结合便利)、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创新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西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变迁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践情况综述的基础上,认真对比了两者的差异,总结我国准备金制度的特点。认为我国高准备金制度是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但是从长远上看,西方的低准备金制度和去准备金趋势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货币政策手段的丰富,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在发展优质债券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时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降低准备金率,逐步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