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论文从两个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剖析。首先从经验数据层面(数据来自美国证监会挑选的50家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应用结果进行了考察。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又从财务会计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是有用的,将公允价值计量与确认相结合的公允价值会计却无用,因为它是估计数字,估计数字若在资产、负债、权益(净资产)和收益中确认,这就歪曲了财务报表的数字(真实数与估计数相混合,已实现的收益与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相混合)。历史成本信息由财务报表提供较好,而公允价值信息由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提供较好。  相似文献   

2.
会计计量基准主要有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大阵营.我国自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基准在部分领域得以应用,让广大会计学工作者领略到其强大的优势;但其固有的劣势也不容忽视.作为当今的会计学界的一份子,应当如何面对公允价值会计?该文将公允价值会计与历史成本会计进行对比,并将人们在认识公允价值时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澄清,来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优与劣.  相似文献   

3.
刘朝坤 《会计师》2010,(5):9-10
<正>本文通过对两种会计目标理论观点和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同需求的比较分析,论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是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的反映,指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允价值会计一直是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之间争论的焦点.围绕着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业及监管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确实会对银行业及其监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决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财务报表的主要计量手段之前,需要对公允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不断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胡奕明  刘奕均 《会计研究》2012,(6):12-18,92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倍受关注。一个焦点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是否会加剧市场波动。我们针对2007—2011年中国A股市场的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股价能够反应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且在市场波动期比平稳期反应更显著;2)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波动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市场波动期比在平稳期更加显著;3)波动率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正相关性主要出现在长周期上。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会计是金融、投资行业的首选的计量方法,它有利于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但是它的可靠性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暴露无余,并引发了政经两界激烈争论是否弃用公允价值会计。本文从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背景和现实市场的行为特征简要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存在的基础,所谓理论基础主要在于阐述该种理论建立的"地基",着力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本文综合现有国内外文献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创造性地对这些理论加以归纳,提出了内生性理论基础与外向性理论基础两大类,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与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目标相一致的,如果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不能被推翻,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会被取消。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短期内不会成为唯一的计量模式,21世纪将是混合计量模式的时代。既然混合计量模式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会计计量模式,那么各财务报表项目采用何种计量属性应以财务报表需达到的质量要求为判断依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应提高其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9.
浅议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会计是金融、投资行业的首选的计量方法,它有利于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但是它的可靠性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暴露无余,并引发了政经两界激烈争论是否弃用公允价值会计。本文从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背景和现实市场的行为特征简要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宋艳 《金融会计》2011,(6):31-32
会计目标指的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目的,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基本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石。不同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导致计量属性选择的差异;反之,不同的计量属性选择对会计目标也有影响。长期以来,会计目标理论对“向谁提供信息和提供什么信息”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无论是从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都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相适应,完善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趋势。作为五大计量属性之一,基于理论上的局限性,应用上大量的假设和前提,公允价值计量是可供选择的计量方法之一。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允价值的计量,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晓琳 《中国外资》2012,(16):101-102,104
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在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公允价值的五个缺陷,并分析了澳大利亚两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在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公允价值的五个缺陷,并分析了澳大利亚两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nder fair value accounting vs. U.S. GAAP accounting. A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U.S. GAAP accounting li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ins and losses on both assets and liabilities. Fair value accounting would report all gains and losses on both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n the period in which they arise. U.S. GAAP on the other hand, recognizes gains and losses over the life of the block of business (or at the time of a transaction). When net gains and losses on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re immaterial, the pattern of earnings under both systems can be quite similar. However, If a company is generating significant gains or losses on its net book of business (such as in the case of an asset/liability mismatch), fair value accounting will reveal this much sooner than U.S. GAAP. When the full impact of its actions (including gains and losses) is reported in the current period, management is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understand how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is changing and adjust its decisions accordingly. Thi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moving to a fair value system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major benefit i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ultimately adopted.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62  
公允价值被公认为我国2006年新会计审计准则的最大亮点.本文认为,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亟待辨析澄清;《企业会计准则2006》缺乏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重大系统性缺陷亟待弥补纠正;深刻认识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地位极其重要;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其风险近期高远期低.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再次遭受质疑,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论证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劣势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应该正确看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最后指出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兼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价值相关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固有的不确定性及确认传统会计中不予确认的未实现的收益等,会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产生影响。因此,深入系统探讨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稳健性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相关理论及研究文献的回顾出发,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稳健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提出通过合理确定两者使用顺序和充分披露等方法,确保公允价值信息在提高信息决策的相关性方面又能兼顾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We conduct two experiments with experienced accountants to investigate how fair value accounting affects managers’ real economic decisions. In experiment 1, we find that participants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suboptimal decisions (e.g., forgo economically sound hedging opportunities) when both the economic and fair value accounting impact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than when only the economic impact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or when both the economic and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impact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This adverse effe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more likely when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the hedged asset is higher, which is a situation where, paradoxically, hedging is more beneficial.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is mediated by participants’ relative considerations of economic factors versus accounting factors (e.g., earnings volatility). Experiment 2 shows that enhancing salience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or separately presenting net income not from fair value remeasurements reduces the adverse effe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Our findings are informative to standard setters in their debate on the efficacy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9  
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大力倡导会计计量运用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并比较IASB和FASB给出的公允价值定义和相关的基本概念,认为公允价值是面向市场、以假想交易为对象的一种估计价格,可以有三级估计,最佳的估计是(相同)资产或负债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指出了它带来的缺陷。文章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乃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果公允价值得以全面应用,则财务会计将有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或其近似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