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歆鑫 《金卡工程》2010,14(7):204-20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性的垄断行为不断增多,国际上缺乏统一法的管制,许多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既不能认为是合法,也不能认定为非法,它处于一种法律真空之中。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确立了建立在效果原则基础上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效果原则确立了国家管辖权行使的法律前提,但容易带来法律冲突。本文对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相关法理进行分析,在考查国际范围内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冲突解决有所帮助,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反垄断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基本制度是反垄断适用除外,但是这种适用除外只能是相对的,自然垄断企业如果滥用其优势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仍应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随着自然垄断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原有的自然垄断特性逐渐消退,竞争制度正逐步引入到自然垄断行业,自然垄断行业因其竞争特性的加强而将会受到反垄断法更为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3.
罗佳 《金卡工程》2010,14(10):117-117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形成统一的市场,同时也为跨国垄断提供了条件。一些国家在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上采用"效果原则",在国际法上没有理论依据。以WTO为主的国际性、区域性经济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反垄断法的统一规则,但有待整合。  相似文献   

4.
由于反垄断法具有域外管辖效力,各国的反垄断法都有可能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及设立合资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反垄断法中没有行政垄断的定义,但确有行政机关利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日本的经济规制及其统制型经济模式是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日本行政限制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指导的卡特尔和行政参与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日本采用禁止私人垄断法和行政法路径对行政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日本采取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立法来规制行政限制竞争行为。我国应坚持行政垄断规制专门立法的特设制度,借鉴日本规制行政垄断的经验,并加大对行政垄断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领域“二选一”行为多发生在平台与商户之间,且行为具有两面性,并非天生具有垄断属性。滥用行为下相关市场、市场力量的判断界限模糊,垄断协议的认定及《反垄断法》第14条“兜底条款”的适用存在不确定性。完善滥用行为的界定方法,在排除正当理由的前提下,可综合各类竞争损害认定垄断协议,并借鉴域外反垄断执法经验引入安全港规则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7.
对垄断协议的规制是我国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正确认定垄断协议决定着反垄断法效力的实现。相关法律法规的泛概念化与垄断协议本身的复杂性是认定过程中的困难所在,这一状况也同时决定了对垄断协议的规制必须建立在经济分析、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综合考量基础之上。认定垄断协议需要将意思联络、行为一致、市场结构及市场变化情况三要件通过整体效力分析方法来综合考察,才能做到有效规制、合理裁判,进而对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反垄断法》的原理,反垄断法并不是反垄断地位,只是反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垄断地位在《反垄断法》中称之为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构成违法。只有当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而且滥用这种支配地位排斥或者限制竞争,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达能的行为是不是造成垄断很难说。  相似文献   

9.
对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制应该限制在反垄断法的框架内,依据反垄断法自身体系和特点,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反竞争行为适用反垄断法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0.
王哲 《上海保险》2008,(9):47-49
众所周知,反垄断法是防止垄断,有效形成市场自由和公正竞争的保证。只要市场是可竞争的,潜在的进入企业就对在位企业的市场行为造成直接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的存在将使在位企业减少(有时候甚至无法)实施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然而,市场垄断的存在却总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就需要对垄断的事后制裁。当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资》2007,(9):57-57
根据《反垄断法》的原理,反垄断法并不是反垄断地位,只是反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垄断地位在《反垄断法》中称之为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构成违法。只有当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而且滥用这种支配地位排斥或者限制竞争,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达能的行为是不是造成垄断很难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交往过程中,跨国公司凭借其自身优势地位,滥用知识产权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给他国利益带来巨大损害.我国相关的反垄断法律规范应从实体、程序两方面,围绕平衡知识产权与垄断、确立一定范围内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条款及设置独立的执法机构等方面进行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后,单边措施和国内法的域外适用成为美国实现其对外政策的主要手段,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一定威胁,也使我国法律适用在实践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鉴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法律域外适用的规则体系建构.2019年,我国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承认其域外适用效力,突破了原《证券法》属地管辖的限制.但该条规定较为笼统,导致我国证券法在域外适用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制度障碍和法律困境,如何使《证券法》域外适用条款"落地"并具可操作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我国应以《证券法》修定为契机,跳出单一的国内法或国际法视角,兼顾国内实施与国际法协调的融合发展,从国内外宏观视域考察证券法域外适用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发展问题,形成"法律实施机制-冲突协调规则-适当程序救济"三位一体的证券法域外适用法律制度框架,以有效应对境外违法行为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金融安全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勇 《金卡工程》2009,13(12):202-202
竞争是市场经济生机与活力的来源,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之一,并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并购实现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规模经济。但是,并购在增强生产的集中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无序的并购可能形成垄断,损害市场的有序竞争,最终威胁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正因为如此,各国一般把并购作为本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之一。本文认为,我国2007年8月20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关于经营者集中的规定,实质上就是对市场上并购行为的规制。本文即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即并购规定的不足之处,试图为我国《反垄断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中国建立起来了应对“长臂管辖”的反经济制裁体系,积极推动多边的磋商与合作,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积极促进国际贸易与经济复苏与增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是国际商贸基本原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当限制和禁止域外的正常经贸活动。但是有的国家将自己国家的法律延伸到别的国家和地区,禁止本国企业与有关国家间的经贸往来,胁迫企业和个人停止与有关国家的经贸活动。中国政府一贯反对单边主义,反对不当域外适用的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为保障我国企业的对外经贸交往,保护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制定出台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垄断行为类型,而是籍着知识产权的垄断地位所实施的可以在各种垄断行为中对号入座的行为。剖析反垄断法视野下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对规制滥用行为有重要意义。在理解和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规范上,域外的最新立法和司法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竞争是市场的灵魂,只有竞争才会使得市场充满活力。反垄断法的宗旨在于营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宗旨则在于保障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的主要依据在于其是否与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相违背。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同属竞争法的框架下,虽在行为认定和法律规制上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交叉,并共同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新《证券法》增设了域外管辖条款,但该条款只创设了域外管辖的基本原则,缺乏可操作的判断标准。美国法院经过长期实践,已经建立起判断能否进行域外管辖的效果标准。本文借鉴美国法院适用域外管辖的效果标准判断规则,结合瑞幸咖啡事件,研究效果标准在我国《证券法》域外管辖条款中的适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下简称《证券法》)已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新《证券法》扩大了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了其域外适用的效力,奠定了建立我国证券法域外管辖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近代以后出现的,旨在规制市场中各类垄断行为,恢复可持续的有效竞争,进而确立良好竞争秩序的法律部门,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经济宪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部分平台迫使商户签订“二选一”条款,反垄断法在规制其行为时,遭遇市场支配地位难以认定和纵向垄断协议适用模糊的现实障碍。鉴于平台经济所具有的双边市场性、网络外部效应性、动态竞争性,应改进市场支配地位认定路径,并弱化市场份额的指示作用,注重考量市场进入壁垒。同时为避免监管措施的无序滥用,应明确纵向非价格限制条款的具体适用范围,重点规制恶意排他行为,以期实现保护商户多归属性的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