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创业板215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其成长性的评价因素。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影响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关键因子,并以此结合理论基础构建财务评价模型,进而测量样本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得分情况,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对上市公司提高成长性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选取安徽省有进出口业务、境外承包工程或服务贸易等涉外业务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选取的8类财务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得到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评价函数得分,据此对3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6.
从国内外已有的投资者情绪指数研究来看,目前还缺乏一种对投资者情绪刻画的统一的框架模式.由于证券市场的不完备性,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情绪成为影响股市走势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投资者情绪进行量化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保持适度外汇储备水平要从影响因素出发。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在危机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形势下,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20家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本土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强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则在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和劣势的成因,并对培育和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关于金融创新水平的度量、分析以及预测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扼要概述了金融创新的内涵,之后构建金融创新度量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金融创新水平进行度量分析,并且通过我国金融创新的数据对理论成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下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我国3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1-2004四年年报反映盈利能力、流动性、运营能力、成长性、公司规模、风险性、资产抵押价值和“税盾效应”等共16个主要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了6个主成分作为自变量,与反映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借入资本占总资产比例(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运营能力与企业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税盾效应”与企业资本结构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流动性、成长性及波动性与企业资本结构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全流通体制下IPO重启前后影响其抑价水平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其研究结论表明,IPO重启后新股抑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并且IPO重启前后影响其抑价率的相关因素有明显不同,市场行情的转变和相关制度的修订在影响IPO押价因素的变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的成功推出,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创业板股票发行市盈率过高,超募现象严重,创造了一大批亿万富翁,宝贵的资源过度向少数公司和少数人集中,扭曲了资源配置.本文剖析创业板造富现象,并从制度角度加以思考,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宋本强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3):42-47
本文对我国IPO和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IPO问题和财政收入变化原因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前提条件”的约定,结合我国税制结构在理论上提出了由IPO引起的税收增量、财政收入增量模型。 相似文献
14.
IPO和“借壳上市”是券商上市的基本途径,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选择上市途径进行有效融资是券商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这个过程种必须综合考虑法律政策、监管要求、市场压力和高管道德风险等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IPO公司预测盈利的价值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信息是有效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目前,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主要关注会计盈余,而很少关注预测盈利。本文采用价格模型验证了我国IPO公司预测盈利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我国IPO公司的预测盈利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价值相关性因预测盈利的准确性、预测盈利的披露方式、IPO公司的规模以及股权流动性程度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特殊的T+1交易制度下,我国的IPO首日换手率偏高.分析发现,导致我国IPO股票发生高换手率的因素有:初始收益率、市场特征、承销商声誉、发行公司年龄和初始发行规模.并发现,如果公司的发行规模大于1.5亿元人民币时,换手行为与承销商的声誉不相关.应加强对不正常的新股首日高换手的监管,防范动机不良的交易者的违法乱市行为,以规范我国股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以来,央行放松信贷,重新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导致A股市场不断回暖,未来的资本市场如何运行,笔者从我国的国情、货币政策的走向等诸多角度入手,分析探讨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势,供投资者和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许景源 《金融经济(湖南)》2011,(1):5-6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第二阶段工作已于1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主要从二次改革对市场可能带来的利弊出发进行分析,并展望IPO制度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我们的市场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检验才能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IPO发行制度经历了不断变迁和演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发行审核制度、对我国IPO发行制度的演进过程做了较为完整的回顾与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IPO股票长期弱势中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1992年 5月 21日到 2001年 12月 3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 579家 IPO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长期弱势研究中最常用的两个计量模型(BHAR与 CAR)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是统计显著的.但在判断 IPO公司是否存在长期弱势时,选择模型造成的差异不会影响结论的判断,而基准收益率的选择对于弱势还是强势的结论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