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月.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对乡镇行政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其目的在于通过减人、减事、减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将农村税费改革推向深入。本文将介绍咸安区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并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乡镇负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现象。据2004年2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乡镇体制改革研讨会”透露.全国乡镇机构净负债已超过2300亿元,乡均负债超过500万元。乡镇负债形成的原因很多,从财政体制的角度考察,改革不到位的财政体制特别是不完善的分税制是乡镇负债产生的重要体制根源。要消除乡镇负债,必须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铲除乡镇负债产生的财政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3.
田敏 《黑龙江金融》2005,(12):58-58
农业银行逐步淡出对农村的信贷支持,主要表现在农业银行大量收缩乡镇机构上。近年来,农行高速经营战略和贷款投向,上收贷款权限,大量撤并乡镇分支机构,支农力度逐年减弱,农行佳木斯市分行按上级要求,从1997年开始撤并乡镇机构,截至2005年6月末,在全辖74个乡镇中,仅有3个乡镇有农行机构,网点覆盖率为4%。而1998年前的网点覆盖率为100%,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镇金库运行体制自1993年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国库”改革以来,在保证国家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财、税、库、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金库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经认真调查,我们认为,目前乡镇金库发展存在五大矛盾: 一是乡镇金库业务连续性与机构设置不稳定的矛盾。 由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税收征管模式改革,乡……  相似文献   

5.
乡镇消赤减债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乡镇财政赤字、债务已成为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标本兼治要靠发展经济,但发展经济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靠发展经济实现消赤减债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我县在狠抓地方财源建设,为消赤减债提供活水源头的前提下,针对乡镇财政赤字和负债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八条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较强的对策,消除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债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22个乡镇截止1998年底,原有财政赤字486.9万元,25个乡镇共有政府债务2869.4万元;县第、县政府决定各个乡镇自1999年起每年按20%、20%、30%、30%的进度完成消赤减债任务,1999年全县各个乡镇消赤198.3万元,减债892万元,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6.2%和106.4%。1998年以来县级财政共偿还基础设施债务3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我省从2011年探索乡镇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经过试点,2012年1月1日起所有乡镇全部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乡镇国库都普遍由商业银行代理,而商业银行在代理乡镇国库的过程中不断凸现出诸多弊端,不利于乡镇国库的健康发展。随着财政国库体制改革的深入和TCBS系统、TIPS系统、财政拨款电子支付系统的推广应用,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将扩大到整个辖区。县级人民银行因其各种优势将会成为经理乡镇国库的最优选择,本文也提出了推进基层央行经理乡镇国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镇资产主要是乡镇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乡镇建设只注重投入不重视管理,数以万元计的乡镇资产流于帐外,从管理上看是很不规范和完善的,目前较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诸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营效益不高、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等,作为承担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疾病防治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乡镇卫生院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乡镇卫生院效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分税制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根据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了乡镇财政建设工作。1992年,全国建立乡镇财政所46653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6.1%,配备乡镇财政干部24.7万人,占全国财政系统职工总数的56%。1996年,因乡镇合并,全国乡镇财政所减少到43769个,占建制乡镇的95%,乡镇财税所总人数已达到264141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