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牧扬  潘妍  余泳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1-19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总体可控。但明债可控,隐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其所引发的风险隐患愈发突出。研究首先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相关内涵和分类等文献。接着,从体制、政策等角度探讨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其现有的不同测度方式及所测度出的规模。最后,归纳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严格落实相关政策,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保持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等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视角界定地方隐性债务的内涵与核算边界,采用核算法分别测度2007—2018年狭义地方隐性债务和广义地方隐性债务的规模,结果发现其量巨大且年增速分别为4.44% 和5.66%;在样本期内,狭义地方隐性债务呈现平缓上升的特征,广义地方隐性债务则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对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及成因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政策性补贴是狭义地方隐性债务的重点构成部分,PPP和狭义隐性债务是广义地方隐性债务较大的主要内部原因,而公益项目投资力度、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则是诱发变相举债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娟 《中国金融》2012,(18):73-7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拉动不无关系。但从1994年开始的财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的同时,财力不断收紧,为了保证地方经济增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举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债务风险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渐成为焦点问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债务规模庞大,特别是体制外的隐性、或有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增长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妥善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对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财政部也强调,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可持续。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应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慎重而为,重点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方面,中日两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中日两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与分析。在地方债务管理方面,日本实行典型的中央行政控制、中央隐性担保,制度比较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小,但风险向中央转移。我国过去和当前的地方债务管理,都具有行政控制的特点,但是过去存在中央政府隐性担保,依靠简单的预算平衡管理,多头管理;当前地方债务管理制度,管理部门统一,采取市场化发行债券方式,试图避免风险向中央转移。在实践中,还需要建立明晰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给予地方政府债务收入恰当的定位,明确债券发行的审批规则,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7.
仲凡 《财政研究》2017,(3):20-32
本文利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估2013年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同时利用DEA方法评估2011-2013年地方政府性债务绩效。与按规模评价不同,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区域差异性明显,大部分中部地区大而东部地区较小;从绩效看,债务的整体绩效在下降,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基于债务风险与绩效的相关性,将30个省份划分为四类,即:综合风险较高、使用绩效较高的地区;综合风险较高、使用绩效较低的地区;综合风险较低、使用绩效较高的地区;综合风险较低、使用绩效较低的地区。不同地区的债务管理重点与思路由于其风险与绩效特征不同而不同;财政部应根据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与债务绩效方面的表现,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与新增债务限额进行动态管理,将新增限额在不同地区进行重新配置。鉴于绩效评估的滞后效应,可使用近2-3年的绩效评估平均值作为对债务动态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城投债作为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重要品种,一方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其规模迅速膨胀也积累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高企的背景下,其隐性担保能力的下降改变了投资机构对城投债的风险偏好。本文基于城投债现状、地方债务风险形成机理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难点,构建了以打分卡及信用利差为基础的内部评级体系。同时,对新时期城投债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城投债发行计划和规模,防控债务过度累积和短期债务占比过高;根据城投公司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因素设定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2008年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显性和隐性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也开始在一些地区显现,由于其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形成原因和融资渠道,并以辽宁为例着重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呈现的主要特征,最后提出合理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背景下,作为地方国企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所具有的债务风险压力,是否会影响地方国企实施并购行为?地方国企实施并购行为后又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2014-201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对地方国企并购行为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低地区的地方国企相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高地区的地方国企选择并购战略的可能性较高,并购完成后套现的规模也相对较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对地方国企并购后取得的短期并购绩效显著较好,但对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显著较差.深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主要来自于由隐性债务风险构成的压力.本文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影响地方国企并购行为的机制,也为监管部门调整国企并购套现、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金融研究》2021,498(12):170-188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相似文献   

12.
冀云阳  付文林  束磊 《金融研究》2019,463(1):128-147
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容易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本文通过一个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间共同事权的支出责任下移、竞争性地区的举债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利用279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是支出责任下移与标尺竞争机制共同驱动的结果;政府间支出责任下移造成的财政压力是地方政府被动负债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使其在举债融资行为上表现为明显的策略模仿;各地区在债务扩张的主因上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债务的增加主要是地区间竞争的结果。这意味着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应规范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更重要的是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违规举债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政府利用外债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使我国政府外债风险有所增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影响我国政府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最终得出影响我国政府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收入和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外债规模的适度性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洪源  陈丽  曹越 《金融研究》2020,478(4):70-90
本文从举债行为策略视角考察地方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影响。 首先,从不同地区间举债行为策略互动的视角对地方竞争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进行理论诠释,其次,在采用Global超效率DEA方法测度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基础上,突破空间独立性假设,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竞争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效果及空间外溢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地方效用最大化目标导向下,无论是地方税收竞争还是公共投资竞争,都对债务增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和空间外溢效应,导致地方采取主动扩大债务规模的举债行为策略。与此同时,随着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无论是地方税收竞争还是公共投资竞争,都将对债务绩效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负向影响和空间外溢效应,尤其是公共投资竞争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地,如果考虑到可能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地方竞争还将与预算软约束行为相结合,对债务绩效产生了“使用效率递减”的负向影响。本文结论为通过债务合理使用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firm-level political risk on debt choices and find: (i) firms with higher political risk display a preference for private debt over public debt; (ii) the magnitude of this preference varies with the aggregate policy uncertainty; (iii) politically risky firms indeed receive less favorable terms in the bond market. To explain such findings, we show that private lender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in serving politically risky borrowers. First, to the extent that lenders cannot perfectly foresee the adoption of new government policies, private lenders' expertise in implementing the reorganization process is important to limit their potential loss. Second, politically risky borrowers must undertake significant operation adjustments facing rising policy uncertainty. Private lenders can gather 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closely monitor these adjustments. Last, as the severity of political risk varies with aggregate policy uncertainty, there exists an implicit contract between a borrower and its relationship bank, whereby a borrower accepts less favorable terms during normal times in exchange for the bank's support during difficult times. Taken together, this study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cross-sectionally heterogeneous political risk influences corporate debt choice.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举债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合理举债有利于地方财政的高效运转,但若监管错位、过度举债则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自2014年起,我国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随着近年来收益类专项债的扩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融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等各种形式的隐性债务风险依然突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视为“灰犀牛”,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处置方式,总结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危机处置的有效经验,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发行主体单一、债务透明度差、评级和监管缺位、预警和处置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开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来,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极大缓释、债务成本明显下降,但债务余额经历了由降反升、升势不减的态势,地方政府"开前门"加速发债问题亟须关注和审慎评估。为此,本文选取全国地方债务率、GDP增速及地区信用风险水平等数据,运用Hansen的非线性的面板门槛估计方法,从经济增长和风险效应两个维度得出地方债规模的合理区间;在此基础上考量全国各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recent debt crisis in Europ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in particular, bail-out clauses in determining States' risk premia in fiscal or quasi-fiscal fede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risk premia in fiscal federations using secondary market data for the USA, Canada, Australia and Germany. It finds that, as for central governments, fiscal fundamentals matter in the pricing of risk, and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with higher public debt and larger deficits pay higher premia.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is not uniform across federations and it differs with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particular, market pricing mechanisms are less effective in presence of explicit or implicit guarantee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e show that when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depend on high transfer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e., when there is some form of implicit guarantee from the center), markets are less responsive to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fiscal fundamentals. Using primary market data, the paper also shows that high transfer dependency lowers the probability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to borrow on capital markets.  相似文献   

19.
Corporate credit risk can be reduced through implicit government guarante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China provide a distinctive setting to investigate government roles in corporate debt financing. We find that non-SOEs’ corporate bond issuance cos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OEs. We also observe relatively lower bond issuance costs for firms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SOEs) than those controlled by local governments (LSOEs). In addi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compared with SOEs, non-SOEs’ financial constraints are mitigated to a larger extent after the bond issuances. Overall, we show that state ownershi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corporate bond issuance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