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必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但是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分为制度因素和劳动力素质因素。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优化产业政策、合理的城市化政策、提高农民进城就业概率、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减少农民的转移成本五个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全方位转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实际需要 ,应寻求多种转移模式 ,在产业和地域的不同组合中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全方位有效转移 ,应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 ,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并对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发展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如今,城镇化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这给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变迁、进程及相伴随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大力提升地方工业化水平,加大农业的基础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快推进,对提高农牧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只是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并无人口的迁徙特别是非家庭整体迁移制度缺失,加重了农牧区人口的老龄化和高素质劳力的流失,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高素质劳动力的保留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将对农牧业生产和农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劳动力的转移流失造成城市对农牧区人才资源的二次剥夺.  相似文献   

7.
武春艳 《时代金融》2012,(36):176-17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雪娥 《金卡工程》2009,13(6):174-174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从农村的基本现实情况出发,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下,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完全转移,应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下的预期收入差距决定的劳动力转移区别开来。本文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研究出发,探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对劳动力转移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在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和持续的过程,劳动力转移趋势程度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应定位为:劳动力转移应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充分利用,是保山这类西部边远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就地就近转移是实现保山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回顾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指出了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境,最后阐述了走出困境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工业强省战略的主要作用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贵州省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二是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能够带来多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通过采集贵州省相关数据结合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规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在探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劳动力转移经验,本文总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并认为我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转移滞后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加快贵州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且以贵州为例可以推及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金融供求分析与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入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正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本文从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状况入手,阐述了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对满足贫困地区特殊的金融需求、改善贫困地区金融供给难以适应金融需求的现状、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掀起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将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二者的改革与创新相互结合、相互统一,发展农地金融业务,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地票交易、农地承包权证券化等多样化农地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但金融资源的配置转换没有跟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一系列问题的积累制约了农村金融功能和效率的提高,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城乡融资依赖度、城镇化水平等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变迁中金融配置失衡导致的城乡收入变化、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最后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角度阐述了破解城乡融资失衡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高宾 《海南金融》2011,(7):4-7,12
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框架,在“双二元”假设下,构造了劳动力转移的数理模型,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化以单纯的人口迁移和农民工进城的方式展开,表现为粗放式的城市化.只有提高现代工业部门生产效率,同时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农村,加快产业...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从当今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来看,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等问题不容小视。研究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下降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农村地区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如不及时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十年之后中国粮食安全将难以保障。农业生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升级最为基础的部分,其高效的生产力可有效补充中国农村出现的劳动力缺口。但是我国耕地所属散乱,极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只有将各户土地集中使用,才能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最棘手的问题。本文以东北西部地区为样本剖析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收益构成,研究农村合并耕地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可行性。本文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证券化理论,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首创的提出利用证券市场加速我国农业升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二元结构”利益固化的财政政策,导致局部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大,且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因地而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应加快扩大国家财政“三农”支出比重、明确地方财政承担“三农”支出的责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并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个实体经济体的最适配金融结构,内生决定于该实体经济的禀赋特性。从经济结构内涵而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换、农村要素禀赋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构成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禀赋特性,小企业和新创办企业是农村城镇化中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从金融交易特征观察,农村城镇化聚集了众多小企业成长所引致的异质性融资需求,与之相关的金融契约,有别于现行的二元金融系统,其资金需求规模小,企业家风险突出,这决定了适配农村城镇化的金融制度,不可能在现有二元金融系统中单独依靠对某种金融机构的改造而确立。为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必要建构“区域性”的“政策导引的商业金融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小额信贷的风险甄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