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总水平看,税收优惠的效果不明显,但从具体投资决策看,税收优惠还是有影响的,尤其对在同一地区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决策影响更大。各国在利用税收优惠吸引外资时,不是一味地以增加外资总水平为目标,而是利用税收优惠吸引特定类型的投资。我国的税收优惠应从增加外资总量向提高外资质量过渡;从对外资给予税收优惠向对内外资都给予税收优惠过渡;从直接税收优惠为主向多种形式的间接税收优惠过渡;从过于注重税收优惠向改进整体投资环境过渡。  相似文献   

2.
韩国外国直接投资税收激励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政府采用了各种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有三种类型一是对营业收入的所得税或公司税的减免;二是对地方税的减免;三是进口投资建设的资本品的关税,特别消贽税和增值税的减免。文章还进一步对其投资税收激励的收益进行了分析,并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国际资本流动性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使用税收激励政策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但实践效果却差别很大.针对税收激励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国外学术界做了大量研究.早期的研究借助调查和计量经济手段,对税收激励政策在吸引FDI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考察.随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具体税收政策工具对FDI区位决策的影响,并对跨国公司的税收行为做了深入分析.目前,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母国税收政策对FDI区位决策的影响,以及税收竞争与协调、税收激励的成本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少卿 《新理财》2012,(Z1):46-47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境外投资各项指标实现翻倍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额近530亿美元,年均增长55%;境外投资国别快速增长,遍布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投资方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5.
刘创 《涉外税务》2002,(2):66-67
一般说来,私人直接投资有两种经济组织形式可供选择,一类是法人企业,以公司为代表。另一类是非法人企业,以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为代表。……  相似文献   

6.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效评价(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代价评价与收益评价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效的取得是建立在一定的代价的基础上的。必须结合“代价”评价“收益”,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因此,收益评价固然重要,但是代价评估更有意义。 (一)代价评估 1.优惠政策让渡 为了引进外资,在税收征缴、土地使用、劳动工资等方面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这是国际惯例。一般而言,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减免都具较高的“含金量”,向外商提供过多的优惠政  相似文献   

7.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效评价(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对外开放20年来,一方面我们利用外资,另一方面外资利用我们,因而这是一种相互利用。不仅如此,在相互利用中,如果“双输”的话,其本身就无法启动;“一方赢一方输”也不可能长期下去。因此,只有“双赢”才能使得相互利用持续前进。换句话说,20年来我们在利用外资上是取得了巨大成效的。但是,这并不否认在算总账、算大账下的某些损失。目前,如何衡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效问题,已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日益增多,其业务核算一般比较简单,涉及地方税税种也相对较少,一直以来都不是地税部门管理和稽查的重点,这  相似文献   

9.
10.
Despite its cultural distance, Morocco is becoming an interesting target country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rom Spanish firms. Several factors facilitate this process: Morocco's geographical proximity, strategic location, emerging market,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workforce, as well as the know-how the country needs to complete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raditional theories about FDI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that various firm-specific factors may have exerted o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investments in Morocco.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panish firms that have chosen full ownership investments without the support of a partner have more than one investment in Morocco, and accumulate more experience in using that investing strategy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1.
Taxa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Synthe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 of company taxes on the al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e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25 empirical studies by computing the tax rate elasticity under a uniform definition. The median value of the tax rate elasticity in the literature is around –3.3 (i.e. a 1%-point reduction in the host-country tax rate rais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at country by 3.3%). There exists substantial variation across studies, however. By performing a meta-analysis, the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is variation by the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lying studies.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ies are found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foreign capital data used, and the type of tax rates adopted. We find no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iveness of investors from tax credit countries and tax exemptio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Cross-country panel data a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ree-tradeagreements on 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ree-tradeagreements are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FDI flows, and free-trade agreements are found to matter morefor the smaller members of the agreement. For example, the NorthAmerican Free-Trade Agreement’s (NAFTA) effect on FDIflows into Mexico is much larger than its effect on flows intothe United States. These cross-country results are used to assessNAFTA’s effect on FDI flows into Mexico. After controllingfor a set of other factors—such as an increase in worldwideFDI flows—the trade agreement is found to generate FDIflows nearly 60 percent higher than they would have been withoutthe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之一,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是自动实现的,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对外资技术外溢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当努力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尤其要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素质,以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面临的投资风险明显增多。由于近年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更加动荡,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相互交织,加大了企业跨国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文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对企业投资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供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会使我国进出口量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会使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总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引进外资,而要合理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6.
谢孟军 《国际融资》2009,106(8):57-59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环境安全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带来保护效应,今后,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外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7.
测定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但从行业和企业角度进行分析的国内文献很少。本文以我国外资相对集中的制造业为例,对我国制造业1996至2005年15部门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制造业所产生的竞争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效应并不明显,然而其通过后向关联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直接投资、国际储备等相关项目的分析,揭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08年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FDI)、科研费用、技术市场成交额作为自变量,以专利申请量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计量经济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变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重点研究了FDI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结果表明,FDI对于一部分省市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但对于其他省市却并非如此,由此可以发现FDI对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市场化转型的制度视角,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FDI本身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正向的作用。然而,在市场化转型深化的制度条件下,FDI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市场化转型程度越高的地区,能从FDI的流入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另外,政府干预减小、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产品市场发育有利于FDI溢出效应的发挥;而要素市场环境和市场中介及法律环境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