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主要是梳理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口流动理论模型,在简单介绍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的托达罗模型、本斯温格和斯密的模型以及卡林顿等人的模型,并探讨了模型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托达罗入口流动行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及其新解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进行修正,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即托达罗模型中的预期收入中考虑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之后的收入。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是决定迁移者能否找到工作和是否留下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他们的迁移和工作生活决策基本上是有目的,有准备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周高宾 《海南金融》2011,(7):4-7,12
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框架,在“双二元”假设下,构造了劳动力转移的数理模型,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化以单纯的人口迁移和农民工进城的方式展开,表现为粗放式的城市化.只有提高现代工业部门生产效率,同时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农村,加快产业...  相似文献   

4.
蚁族是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弱势群体,他们作为理性经济人,已充分认识到学历对于就业的影响,除此之外,流动所耗费生活成本、心理成本也日益增大,将上述因素纳入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从主观层面阐明了蚁族选择流向大城市的原委。同时,蚁族是当前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产物,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现状是其存在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托达罗模型框架,分析城市与农村老龄化程度的不同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进而对城镇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存在不同,减缓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甚至会出现反向迁移的现象,进而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蚁族"是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弱势群体,他们作为"理性经济人",已充分认识到学历对于就业的影响,除此之外,流动所耗费生活成本、心理成本也日益增大,将上述因素纳入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从主观层面阐明了"蚁族"选择流向大城市的原委。同时,"蚁族"是当前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产物,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现状是其存在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是"民工荒"的问题所在,据此可知刘易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水平面,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水平线,中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将比预期提前到达,要求巩固民工权益保障的既定成效,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适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是"民工荒"的问题所在,据此可知刘易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水平面,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水平线,中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将比预期的提前到达,要求巩固民工权益保障的既定成效,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适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高,必然会产生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方式等决定着较长时期内社会的稳定,影响着经济发展。运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可以深入分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动机及存在的问题,对探索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对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获得者——马科维兹的现代金融资产组合模型产生的理论、现实背景、该模型的内容及其影响与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一、对马科维兹模型的产生背景的考察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现实背景下产生的。在马科维兹的全协方差模型诞生以前,即1952年以前,西方金融资产投资理论经历了长达1个世纪的积累、酝酿;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面临着复兴和发展,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的关系,本文以广东顺德2005—2012年数据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三者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是导致顺德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值。因此,要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率先从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调整产业升级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于不变工资模型和递增工资模型,以农业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为视角,从逻辑上考察了从前资本主义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经济发展过程,并用劳动平均生产率高于工资、边际生产率低于工资对经济发展过程做出严格定义,并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边际生产率将比平均生产率提高得更快,劳动产量弹性上升,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将比现代部门提高得更快。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汇率浮动与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变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入手。主要阐述国外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同时简要介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汇率浮动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影响;IE率浮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及信贷效率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首先基于帕加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选取与经济增长率相关的且能反映农村金融市场融资能力的金融指标,其次基于这些金融指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在统一的框架内综合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情况,并定量分析农村经济增长与信贷、投资间的互动过程。计量结论显示在长期信贷与优化的金融结构、完善的金融融资渠道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不能内生吸引信贷资金。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在于发展高效农业,监管部门要通过指导意见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与金融渠道、促进信贷支农特别是支持乡镇企业的投资,以此为基础实现农村产业与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以来,持续的双顺差促使外汇储备量迅速积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政府不得不加大货币投放量来回笼外汇市场上过多的外汇。通过建立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M1、M2)之间的双对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确实推动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且外汇储备变动给M1带来的影响大于M2。因此,应适当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消除外汇储备超额增长的制度性原因,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3-2008年48个国家的相关统计资料,通过构建动态门槛面板模型(DPTM),尝试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我们以估计出的门槛值,将样本国家区分为低度银行发展区间和高度银行发展区间国家。在低度银行发展区间,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而在高度银行发展区间,银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却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协整关系检验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从银行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信贷效率三个层面对中国银行信贷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贷发展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三个层面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当前存在的银行离心倾向与金融资源体外循环将导致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枯竭,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复合型的,既依赖于金融资源的数量扩张,又来源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独立结算模式和专属结算模式是国际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的基本模式。在国际期货结算体系的发展实践中,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相互交融、长期共存。随着全球衍生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交易所之间的战略合并成为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但就期货产品的结算模式而言,专属结算模式成为各个交易所集团共同的选择或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结算由四家交易所的内设结算部分别进行,随着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现行结算模式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建立期货市场独立统一的结算公司或成立交易所控股的结算公司,将是我国期货市场结算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指出这种动态的关系更加符合现实的经济运行状况,更加深刻地反映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John D. Sterman 《Futures》1985,17(2):104-131
Since 1975 the System Dynamics National Model has been the vehic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dogenous, dynamic theory of the economic long wave. The model has now reached the point where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the long wave can be described. Simulations of the model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wide range of empirical evidence accounted for by the model. In particular, the theory suggests the long wave arise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wo fundamental facets of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ies-the existence of physical lags in the economy, limited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decision makers, and bounded rationality in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 creates the potential for inherently oscillatory behaviour; second, self-reinforcing processes involving many sectors of the economy exist which destabilize the inherent oscillatory tendencies of the economy, leading to the long wave. The relative strengths of these mechanisms,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long wave through their interactions, and the linkages of the long wave theory to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olitical value chan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