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俊艳  李悦婷 《中国外资》2009,(12):110-110,112
通过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相关联的发展事态的探讨,从而探寻出中国文化体制下文化产业所具备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成因要素的相关内容,为其发展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是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文化产业群中有形的旅游文化产品出发,探讨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从2011年开始,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以数字文化产业、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金融服务为主的新业态,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形态。在官产学各界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并解决提升内容产业、完善发展模式和文化产业跨界发展等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要求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金融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文化产业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当今世界,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水平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重要支柱产业,如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GDP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产业潜力的不断展现,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我国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文化产业便一直受到众多私募追捧。近目,随着财政部引导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揭牌,文化产业再次成为私募关注的热点。有分析入士认为,此举或为政府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在政府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创投和私募也将目光转移到文化产业市场。与此同时,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华策影视等企业的相继上市,也展现出文化产业较好的上市前景。近日由财政部注资引导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文化产场。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立足文化产业效率的本质内涵,建立简单可行的指标体系,系统、全面测度评价2006~2012年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情况。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整体效率水平较低,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东、中、西、东北四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源于我国未能充分发掘东北部和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潜力,并将其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力。对此,我们应珍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提升省域文化产业整体效率;促进省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分类提升区域文化产业效率;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因旅游发展而建市兴市,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之一,具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雄厚物质基础.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该市旅游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量不大.  相似文献   

9.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七台河市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进一步激活文化活力,但传统的融资模式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赵东亮 《会计师》2012,(11):3-5
<正>随着文化产业潜力的不断展现,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我国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  相似文献   

11.
张偲萌 《金卡工程》2010,14(7):285-285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市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西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包括资源现状、政策现状以及市场现状等方面,分析了西安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西安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旅游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利于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北京市金融业积极从金融政策、组织体系、产品创新、合作平台和融资渠道等方面认真探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文化经济发展势头较迅猛的条件下,国家应着手编制中国首份地方文化资产负债表,再在各地基础上,编制首份国家文化资产负债表,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基础.本文从文化资源现状及文化资产负债表要素界定入手,深入分析文化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论基础,并从文化经济角度强调其编制的重要性,为文化管理、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会计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黎明 《草原税务》2002,(9):23-24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我国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大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相继问世,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但中国文化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势单力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出产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8%,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到2016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201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湖南作为中部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异常迅速,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2006年至2010年间,湖南文化产业增长率均保持在20%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文化产业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以创造的方式建构中国新文化、新经济和新政治格局,逐渐形成中国文化改革的新体制。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社会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加之辽宁独有的市场区位特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显著优势。在区域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辽宁省应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开创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优势,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促进辽宁省区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与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的国家,当前的文化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掌握的数字来看,2005年的国际社会文化产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美国4.77%、英国7.70%、加拿大3.9%;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重:美国5.83%、英国7.61%、加拿大3.8%。这两个指标之比维持在1:1左右,而我国为1.8:1,这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较低,远不及  相似文献   

18.
殷鸣灿 《时代金融》2014,(9X):53-53
近年来文化产业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以创造的方式建构中国新文化、新经济和新政治格局,逐渐形成中国文化改革的新体制。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社会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加之辽宁独有的市场区位特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显著优势。在区域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辽宁省应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开创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优势,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促进辽宁省区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税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应给予特定税收支持的朝阳产业。本文对税收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问题作了概要分析,勾画世界各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树立和考察了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及其现存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提出了指导意见,为文化产业注入了生机。本文以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财政金融支持客家文化产业的成效与制约因素,从财政、金融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