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金融科技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支持绿色金融更加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更高效、更安全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文章从助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推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促进绿色信贷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案例梳理,全面分析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尝试与探索,金融科技在国内绿色金融领域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正进一步拓展。为更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建议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绿色信贷业务系统化、线上化,提升绿色金融智能管控;优化绿色识别认证,赋能绿色金融精准营销与智慧运营;借力金融科技手段,助力碳交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唐辉 《青海金融》2023,(12):49-53
近年来,为持续推进国家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调整和完善金融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实施多元化金融产品和多层次金融服务,到多重监管并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金融稳定的前提是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效能,进而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稳步提升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3.
金融在任何国家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从关注生产端到更多关注消费端,承担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的成本。到目前为止,金融改革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大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日益增强、国有大银行利润增长比较稳健,体现了金融改革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金融业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服务能力没有完全跟上,结构性调整没有完全到位,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以系统化的解决思路真正做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郭威  盛继明 《金融论坛》2021,26(9):6-14,48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国政府实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还处于不完整和系统性,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性地影响我国的金融改革效率。深入研究其影响中国金融改革效率的体制障碍与政策误区,对于如何提高金融效率,破解在新常态下,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难题,有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使金融体系为生产要素的重组提供便利,使金融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核心。笔者从体制障碍与政策误区为切入点,研究如何提升中国金融改革效率方法入手,分析金融改革的状态,提出了破解体制障碍与政策误区的研究方法,进而致力于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科学遵循"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从而建立多样化金融机构体系,更好地提升金融效率,有效服务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金融调控目标与要求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通道仍欠畅通,资金偏移目标的现象时有发生。新时代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特殊意义,积极打造产业金融发展新生态,构建新型的产业金融治理体系;完善产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进平台服务,优化供给链条;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融科技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这一表述意味着,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要把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视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增强金融体系普惠性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相关因素制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在阐述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工作现状、深入剖析相关问题基础上,从金融供给、生态构建、科技赋能、队伍建设、考核激励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工作,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吉林省现代金融体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吉林省金融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平稳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有效发挥了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但仍存在金融机构偏少、创新能力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有待优化.为此,需通过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资本市场等措施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的资金蓄水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结构演变的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比重会不断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比重不断提升的原因在于其业务灵活多样,能有效满足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居民和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全面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提高金融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脱实向虚"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基于FWTW资金流量表构建金融"脱实向虚"代理指标,采用2003—2018年跨国面板数据探究金融"脱实向虚"对一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脱实向虚"会显著抑制一国技术创新水平,且对创新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的负向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资金错配以及人力资本错配是金融"脱实向虚"影响技术创新的两条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表明,发展中国家金融"脱实向虚"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负向关系相较于发达国家更加显著.鉴此,我国应防范化解金融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构建激励金融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领域的机制,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完善其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省人民银行系统为例,2017年业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一是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金融总量实现历史突破;二是金融精准扶贫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三是打好防控化解风险攻坚战,区域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四是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人民银行总、分行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基本任务,大力提高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决胜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做出更大贡献。一方面,要认清经济金融形势,明确重点工作任务:一是讲政治、顾大局,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政治站位;二是稳增速、优结构,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实施货币信贷调控;三是担责任、强能力,打好防控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四是抓改革、促创新,因地制宜推动攻坚破难;五是强宗旨、惠民生,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2018年工作的着力点:一是强化"双支柱"调控框架,贯彻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二是紧盯关键领域,着力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三是做实金融监管,有效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和秩序;四是抓住重大机遇,推动重点金融改革任务扎实落地;五是优化金融生态,继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米丽星 《北方金融》2020,(1):106-109
为响应中央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各项金融发展政策,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的质效。本文以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具体分析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措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实际,通过对重点金融机构实地调研和500家企业问卷调查,全面总结和分析福州自贸片区金融创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金融支持福州自贸片区建设的重点方向,具体包括推动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强化对台合作优势、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发展产业金融业务等,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5.
02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开宗明义,将金融科技定位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服务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新《规划》更加强调了“数据”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梳理了金融杠杆相关研究资料,分析了金融加杠杆的主要表现,从银行视角和货币政策传导路径深入研究了金融加杠杆形成机理。针对性提出金融去杠杆的建议,即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多渠道补充金融机构资本,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增强企业创新和盈利能力,从根源上避免经济"脱实向虚"倾向,从而妥善化解金融高杠杆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理应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但在现实中,中国金融供给存在总量与结构方面的双重问题:货币宽松而资金紧张,低效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金融供给未能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金融资源存在"脱实向虚"、"体内循环"现象。政府管理部门应立足于金融供给现存问题,从实际出发分析供需失衡的成因,引出金融供给侧改革思路,从金融环境、市场以及金融结构的角度提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国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日渐突出,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程度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支持作用,厘清金融自由化在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有利于推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互融互促。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自由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以金融自由化为门限的双门限效应,即两者存在非均衡性关系。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受金融自由化程度的负向调节。当市场化改革处于初步阶段时,金融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金融自由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市场化改革漏洞凸显,致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由正转负,非均衡性抑制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本文分别探究了金融发展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三个维度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不同金融自由化程度上,金融发展各方面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国情分别从金融自身发展及其自由化改革和实体经济自身积累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本文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克服现有金融体系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增强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普惠金融,一要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构建多层次、适度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二要加强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三要鼓励多样性的普惠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四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五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不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20.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成就有目共睹,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我们也要看到,以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多强调了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机构效益及抗风险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忽略了金融本身的人文特征,忽略了金融的普惠性。因此,我们要从金融的本质属性出发,从注重金融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入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金融服务大众的普惠性质,从全局角度出发,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搭建适合中国农村的普惠金融体系。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