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灵慧 《财会学习》2018,(17):223-224
本文介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合理的股权激励,为实现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A股市场股权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5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就股权激励推出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股权激励效应,股权激励公告发布前后股票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借助内幕信息提前买入,并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者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关于股权激励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谢芬 《中国外资》2011,(12):171-171
本文针对我国股权激励的特征,通过事件分析方法,得到了事件窗口内15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率,并对这些筛选出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市场对股权激励作出了正向反应,市场是半强势有效的且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烽火通信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是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后,首个获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国有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停滞近2年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再度开闸。本文基于对烽火通信股权激励计划的分析,提出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现阶段施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思考。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目前仍处于尝试性阶段,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股权激励的特征,通过事件分析方法,得到了事件窗口内15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率,并对这些筛选出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市场对股权激励作出了正向反应,市场是半强势有效的且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多,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经验匮乏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政府公共机构开始求助于民间私人机构,PPP项目模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相较于传统项目模式,PPP项目模式既具有灵活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如若使用不当很容易给政府、企业乃至人民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本文将从PPP视角出发,具体阐述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因素以及如何分担风险因素,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茜佩 《中国外资》2009,(22):133-134
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自上世纪后半叶起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近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探索实施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项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对我国企业的发辰和内部治理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股权激励机制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运用SPSS.13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自上世纪后半叶起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近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探索实施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项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内部治理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股权激励机制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运用SPSS.13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学理论中,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资产所有者对管理层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依照目前国内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年薪主要是由基薪收入、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与公司效益紧密联系,使管理层更加关心资产所有者的利益,以及公司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相似文献   

11.
自从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的解释能力和实用性等方面对这一新兴融资决策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然而目前的实证检验主要基于市值账面比(M/B)指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这一指标引起学者们很大争议,研究结论缺乏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特征选择股票换手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时机与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同时引入股票收益变量检验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动态变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换手率在企业权益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换手率较高时企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权融资,股票换手率和股票收益均对资本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不同行业内公司之间的资本结构差异情况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研究表明,产品市场竞争、代理问题、发展机会、资产流动性等行业特征以及行业内公司特征存在的极大差异是造成行业内公司之间资本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将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考察国外主要股票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前后市场走势的变化,以及对主要成分股股价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可能对股票市场以及上市银行市值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银行股的可操纵性进行分析.推出股指期货前后短期内,由于机构抢筹等原因,股票现货市场一般会出现较大波动,但长期中由于无风险套利行为的存在,市场走势仍由基本面决定.根据国际经验,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被市场作为操纵工具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结构、交易执行效率和市场信息传播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展开了期现货市场关系的梳理和分析。股指期货市场的出现,一是使得原本现货市场单轨运行的市场结构变为了期现货市场双轨运行的新结构,增加了市场稳定性;二是依托期货交易方式的独特机制,大大提高了交易执行效率;三是期货价格也因此包含了更多内容,促进了市场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同时,股指期货的独特设计使得其非常适合在危机条件下充分发挥功能,是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已经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的内在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5.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局限与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计划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公司经理人激励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性,以股价为基础的股票期权并不能真正反映经理人的业绩表现。为此,本文引入超额EVA增长率和行业股票价格参数对现行以股票价格为基础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进行修订,以使经理人的激励报酬和业绩贡献变动相结合。与此同时,本文还引入行业分类指数变动率以消除股市波动对行权日行权价格的影响。调整后的行权价格更加真实的反映了经理人的业绩。论文最后指出该方案所具有的优势,认为经过修订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在我国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在其本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企业也进行了实践。但股票期权究竟是否适合我国的情况呢?本将以主板市场为基础,通过对股票期权的实施条件的分析来对其在我国企业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股票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股减持造成股票市场的结构性变动 ,并改变了市场长期以来的定价机制与价值评价标准。沪深股市对此反应程度不一 ,沪市存在过度反应的现象 ,而深市则不存在。造成市场过度反应的原因既包括结构非理性的因素 ,也有投资者非理性心理的作用。减持国有股应综合考虑市场改革的历史背景与规范化趋势、市场公平与资源配置功能的维护等因素 ,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The IASC recently recommended that employee compensation in the form of stock options be measured at the 'fair value' based on an option pricing model and the value should be recogniz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This follows adoption of SFAS No. 123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requires firms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s using either a Black‐Scholes or binomial model. Most US firms used the B‐S model for their 1996 financial statements. This study assumes that option life follows a Gamma distribution, allowing the variance of option life to be separate from its expected lif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adjusted Black‐Scholes model could overvalue employee stock options on the grant date by as much as 72 percent for nondividend paying firms and by as much as 84 percent for dividend paying firms. The results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sensitivity of ESO values to the volatility of the expected option life, a parameter that the B‐S model or a Poisson process cannot accommodate. The variability of option life has an especially big impact on ESO value for firms whose ESOs have a relatively short life (5 years, for example) and high employee turnover. For such firm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binomial option pricing model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estimating ESO value than the B‐S type model.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nonrecurring accounting transactions on stock option grants for a sample of US companies. After controlling for both the economic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related determinants of option grants, we find that the aggregate value of stock option grants is mo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nonrecurring gains than to nonrecurring losses. We also examine whether the asymmetric treatment of nonrecurring gains and losses arises because (1)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nonrecurring transactions is related to firms' long-term prospects, (2) weak corporate governance fails to curb more favorable executive pay arrangements, (3) executives possess superior bargaining power in the labor marketplace, and (4) firms have significant growth opportunities. While we find no support for the first explanation and some support for the third, we find more consistent support for the growth explanation and two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explanation: director-executive duality and the frequency of board meetings.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在西方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使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经验数据证明,股价的波动也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而利益相关者很可能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股价从而获取利益。因此,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股价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了竞争性强的家电行业和竞争性弱的石油行业的上市公司,从盈余管理度量着手,研究竞争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大小,并对投资者的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