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信用货币制度之上,浮动汇率制能较好地反映一国经济盛衰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但是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不能代表各周经济利益,甚至可能加剧风险与经济的失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建立区域性的货币同盟,形成多极化的势均力敌的国际储备货币更有利于国际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有利于贸易的自由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复杂多变的国际发展形式使得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与供求矛盾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货币发展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普遍的信用本位货币制度下,货币单一化表现为国际货币一体化,其实质是世界货币信用化。世界货币信用化和货币一体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实现的途径是当前多样化国际货币的归一。以货币替代与再替代表现的国际货币竞争将贯穿货币一体化进程。世界货币信用化需要超国家权威的国际货币管理机构,国际货币的融合需要国际合作。铸币利差的归属与分配,将成为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世界货币信用本位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全球货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亚洲区域货币整合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性货币组织的出现是国际货币制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亚洲区域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亚洲地区货币合作虽然存在充分的可行性,但无论从经济或政治角度来说,目前仍不具备组成货币区的条件,亚洲货币合作只能在较浅的层次上进行,要达到货币一体化,组成最优货币区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充分暴露出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增强了特别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高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呼声。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争取让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多极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中的一员,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和努力实现的目标。而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组建最优货币区,实现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也在逐渐加强。本文试着从组建大陆、港澳台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入手,研究分析组建"中元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货币一体化的趋势—兼论东盟货币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欧洲,亚洲,还是非洲和南北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已形成不可抗抿的潮流,文章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分析,具体介绍了欧元这一货币一体化的典,总结了其中的规律,并对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东盟货币一体化的必然性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剖析,并大胆提出东盟终将实现货币一体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S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岸四地并不具备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在考察了中国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经济基础后,通过参考、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经验与路径,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一体化的路径构想:人民币与港澳币以美元化形式,而人民币与新台币间则采用欧元模式,最终实现中国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复杂多变的国际发展形式使得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与供求矛盾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可行性分析,本文认为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尚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但从长期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将不断的推进,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也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而短期看来,实行中国一东盟货币基金为基本模式的区域货币合作将有利于维持区域金融秩序稳定,对区域内经济与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建立区域货币基金的设立还可以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合作,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区域政治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