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筠 《武汉金融》2002,(3):55-55
有效防范银行信贷风险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需要.笔者结合基层信贷工作实践,对防范信贷风险及完善信贷风险管理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信贷市场上由信息非均衡所引致的民营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致使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金融缺口.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以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宏观政策不完善,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利,企业经营效益滑坡等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的途径应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金融、信贷的杠杆作用,正确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几个方面入手,减少和化解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通过微博披露环境责任信息以及披露强度能否影响其信贷可得性。研究发现,仅仅有自媒体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经历并不能显著提升信贷可得性,但信贷可得性对披露频次却呈现出正敏感性——高频次的自媒体环境信息披露能提高企业长期贷款规模,且“原创类”披露频次的提高比“转发类”披露频次提高对长期贷款可得性的拉动作用更强。最后,分析师跟踪报道会抑制高频披露对长期信贷的提振效应,这与分析师跟踪报道能过滤部分自媒体噪音信息及粉饰信息,从而提高了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且增加了银行信贷审慎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信贷业务不断发展、信贷产品不断丰富和信用主体、信用方式、信用投向的日趋多元和复杂,信贷风险更加难以把握.因此,强化贷后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加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有效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是货币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其主要目标是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信状况,加强金融监督,防范信贷风险。从 1999年 7月系统开始运行至今,信贷数据不断丰富,已经覆盖专业银行贷款总额的 90%,现已形成了以人民银行城市中心支行数据库为中心,面向辖内各金融机构网点的信贷数据采集体系,信贷信息也日渐规范、完整,时效性不断增强。但是,它对区域内银行信贷的资金配置、资产质量、资信状况及风险程度不能进行统计分析,不能及时反馈信贷经营管理中突出的、倾向性的问题,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对中央银…  相似文献   

7.
马瑾 《时代金融》2014,(3):142-143
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本文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目前信息披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要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加强审计力度,强化银行的风险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8.
此文是作者负责了多个大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检查及金融企业审计项目基础上总结撰写,从银行信贷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总体分析、审计样本的抽取、信贷档案的审查、信贷资产质量的风险形态等方面阐述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要点、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辉 《武汉金融》2008,(5):31-33
《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新规定扩大了担保物的范围,完善了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有利于银行创新和增加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但瞬时也使银行面临一些新的信贷风险,如何发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对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本文拟从《物权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新规定时企业信贷融资和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两方面探讨《物权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新规定扩大了担保物的范围,完善了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有利于银行创新和增加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但同时也使银行面临一些新的信贷风险,如何发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对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本文拟从《物权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新规定对企业信贷融资和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两方面探讨《物权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信贷业务迅速发展,同时信贷风险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信贷风险是现代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贷风险识别不仅关系着银行自身的经营,而且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财务管理机制的逐渐规范化,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也增强了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实际可操作性.本文将对我国银行现存的信贷风险及构成进行简要阐述,进而结合财务分析的方法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及方法的具体方法做出探究,旨在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降低银行不良信贷比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商业银行已基本形成了一套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方面采集信贷风险信号的规范做法.但笔者认为,对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仅通过借助于借款企业给银行提供的相关资料和银行对某笔贷款资金归还情况的监控,来采集信贷资产风险信号,防范风险形成,是不全面和滞后的,银行还需要运用内部采集的会计信息资料来直接反映和归集贷款单位最客观、真实、全面的风险信号,以防范和化解银行信贷资产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四川银行业在构建绿色信贷工作机制、加快绿色信贷金融创新、严格绿色信贷风险管控等方面做了积极工作,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信贷质量不断提升.四川绿色信贷面临的问题是现有产业结构制约着绿色信贷投放、银行业能力建设与绿色信贷要求存在差距、部分节能减排项目潜在风险较大、绿色信贷支持体系不健全.建议从规范银行业绿色信贷管理、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加强绿色信贷金融监管、优化绿色信贷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推动绿色信贷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入征信活动以纾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许多国家建立并完善征信体系的初衰之一.然而,征信活动是否能够有效促进信贷供给、控制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表现,是研究的出发点.基于全球100个国家(地区)2004-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征信活动对信贷表现的影响,以及不同经济增速下这种影响作用的差异.结果 表明:从整体来看,征信活动在促进信贷规模的同时,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与公共征信机构相比,私营征信机构在促进信贷规模、控制信贷风险方面效果更显著;经济增速的加快会削弱征信活动对信贷规模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征信活动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韩天慧 《中国外资》2011,(22):89-89
此文是作者负责了多个大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检查及金融企业审计项目基础上总结撰写,从银行信贷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总体分析、审计样本的抽取、信贷档案的审查、信贷资产质量的风险形态等方面阐述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要点、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突出问题。金融机构规避信贷风险能力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借款企业信息档案管理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很少有人重视、研究、开发和利用它。笔者认为再也不能漠视借款企业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借款企业信息档案管理的新机制,把它作为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规避信贷风险的重要基础工作。一、建立借款企业信息档案的必要性建立健全借款企业信息档案,规避银行信贷风险,这是新时期金融企业加强信贷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大量低质量贷款形成,究其原…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不对称,不仅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产生相应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本文主要是就企业内部控制环节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高是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造成了银行业经营风险增大,为金融危机的发生留下了隐患,也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认真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解决中国商行业银行信贷风险高的问题,对于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  相似文献   

19.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G2B电子政务信息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欺骗行为常常给信贷风险管理带来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所需的六方面信息,提出了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获取企业信息,将从政府系统获取的信息与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比对,增强信贷调查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度,从源头上降低信贷风险,有效地支持信贷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质量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存在着一定的供求机理,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的质量。由于管理主体上的虚化、内控弱化和治理结构上的偏差、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性弱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上的差异,使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充分性、非主动性、虚假性和滞后性问题,由此增加了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严厉打击资本市场会计信息造假,规范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和完善新技术背景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强对现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和会计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定和使用,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和会计信息披露独立审计监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监督标准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