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集中研究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先从“三化”之间的关系入手,因为本人认为要在对“三化”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寻找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紧接着分析了“三化”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发现皖北地区工农业增长速度比值不断拉大,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三个问题,并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给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金融服务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特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及其结构调整与趋势演变。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三化”与“三农”关系如何,县域银行服务趋势怎样,本文提出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3.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主要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贵州省1991到2012年间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贵州省"三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城镇化率对工业化率与农业现代率的贡献逐渐增强;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胡娟 《时代金融》2014,(8Z):255-255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主要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贵州省1991到2012年间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贵州省"三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城镇化率对工业化率与农业现代率的贡献逐渐增强;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河南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三化"协调发展要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均衡发展。对河南而言,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具有引领作用。新型城镇化引领可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深入思考农民权益保障和小城镇规划发展布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特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及其结构调整与趋势演变.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三化"与"三农"关系如何,县域银行服务趋势怎样,本文提出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本文首先阐述了“四化”的内涵和之间的联系,其次分析了“四化”在同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甘肃作为典型的重工业省份,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和比较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将对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以后,中央提出新的四个现代化理念,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绿色化发展的新内容,"四化"变成"五化"。"五化"之中,其中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三化是载体,信息化是手段,绿色化则是价值观问题。所谓"绿色化"发展,即按照生态原理、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沿着这样一个价值观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产业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是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业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以就业保障新型城镇化真正实现,是"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基础不能真正满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结合中央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三化"协调发展原理和中原经济区特点,分析支撑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产业应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指出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制造业都不能为河南"三化"协调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撑,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机遇可能是农业的新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