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WTO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WTO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将全面开放,这必将提高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使银行体系更趋稳健、竞争更加激烈,市场份额将重新划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方式也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并会做战略调整。我们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把握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尺度,密切关注外资银行进入以后的不平等竞争。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浪潮日益高涨,我国即将加入 WTO,进入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也因此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立足农业银行实际,在分析外资银行准入对农行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入世”对农行的影响程度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同业竞争更趋激烈,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冲击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外资银行虽然拥有诸多竞争优势,并可凭借这些优势冲击我国银行业,但冲击绝不是无限度的,它不仅受制于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5~2010年125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利用更具微观基础的Lerner指数衡量银行竞争度,研究了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均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和"竞争度-脆弱性假说"。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度并不是导致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原因。这些结论意味着,我国可以通过放松银行业进入管制来降低银行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同时,由于银行竞争度并不会影响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即使银行业竞争度上升,也不宜因此而出台加强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3~2012年10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Lerner指数测算中国银行业竞争度,并考察银行竞争和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竞争度水平总体较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市场势力高于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银行市场势力呈现顺周期特征;样本期内商业银行盈利效率显著低于成本效率;银行市场势力的扩大阻碍了银行效率的提高,银行效率的改善促进了银行竞争度提升,银行竞争和银行效率之间存在稳健的内生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当前外资银行进入尚未给银行竞争带来显著影响;银行竞争度和集中度之间不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熊超 《中国外资》2012,(4):28+46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外资银行间的全面竞争已正式展开,在新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格局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将对中资银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应在准确把握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同时,深化我国银行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并落实全面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等应对措施,从而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积极作用,有效消除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金融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阮峥  余文建 《上海金融》2007,(3):45-47,37
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金融安全的关系,认为外资银行主要通过在华设立机构和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实现在华扩张,并以此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我国的金融政策部分屏蔽,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起到了竞争和示范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体银行业的效率,促进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将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带动并刺激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改善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也会带来挑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具体内容、立法动向以及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银行业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外资银行间的全面竞争已正式展开,在新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格局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将对中资银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应在准确把握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同时,深化我国银行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并落实全面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等应对措施,从而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积极作用,有效消除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不断加深对外开放程度。与之而来的,是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后对中国银行业格局的巨大冲击,以及对市场各行为主体的深刻影响。本文从各个角度剖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后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数百家外资银行金融机构逐步进入我国。数十年间,伴随着我国国内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外资银行也逐渐在我国金融生活中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资银行的进入,于我国国有银行而言,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也为国有银行尤其是在四大行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之后的发展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四大行的股份制改革仅是国有银行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要完成与国际接轨的华丽转身,同时保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以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还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资本监管。统一的资本监管标准.有利于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本文通过对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了资本监管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且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季度数据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现自2013年民营银行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建议通过增量改革,继续降低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促进银行业的竞争;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规范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和发展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多数领域的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深刻改变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论本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就利率市场化水平和银行业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高的负相关性.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为中小银行的崛起提供了空间,转变了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使得银行业更加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市场进入壁垒的构成以及程度大小是重要的产业结构特征,可以影响产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效率,影响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的各种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银行业市场进入壁垒的类型以及影响,对我国银行业市场进入壁垒的设定以及降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4-2007年的数据计算出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和HHI,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目前仍处在垄断程度较高的寡占型市场,不过市场集中度呈现缓慢而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借鉴SCP框架思路的基础之上,并考虑可能影响银行绩效的相关因素,构造了两个较为直观的实证模型,分别就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等因素同银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同市场集中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我国银行业整体上表现出规模经济,且股份制银行的规模经济性优于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其市场绩效没有起到正面作用,甚至还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银行市场风险的资本计提——兼评内部模型法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计量历来为业界和监管当局所关注。近期,次贷危机爆发导致的市场动荡使得全球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开始重新审视其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要求。文章结合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当前做法,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重点探索了内部模型法在我国银行业的适用性,尤其是从方法论、特殊风险计量、验证等角度探讨了内部模型法的主要工具——风险价值体系在我国银行业计量市场风险及其监管资本要求的适用性,并从方法论和应用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mpetitive aspects of multi-product banking operations. Extending Panzar and Rosse’s (1987) model to the case of a multi-product banking firm, we show that higher economies of scope in multi-product banking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Panzar–Rosse measures of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To test this empirical implication and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multi-production on market power, we use a new dataset on the Brazilian banking industry. Consistent with our theoretical prediction, we find that banks that offer classic banking products (i.e., loans and credit cards) and other banking products (i.e., brokerage services, insurance and capitalization bonds) have substantially higher market power than banks that offer only classic produc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positive bias in the traditional estimates of competition in which multi-output actions are not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9.
Of all of the EU member states, Germany has the largest banking market. However, not all German banking institutions necessarily face fierce competition. Because the industry is highly fragmented, strict separation of the three existing banking pillars may impede competition, with negative effects on financial stability. We assess the competitive stances of 1,888 universal banks from 2001 to 2009 by using the Panzar–Rosse revenue test. We find evidence that measuring competition at an average country level does not necessarily generate valid evaluations of fragmented markets. In addition, we find no clear indication that either the particular objectives of cooperative and savings banks or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se institutions impedes competition or discriminates against private banks. Therefore, as long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s dubious, the overall effect and the social costs or benefits of political measures that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German banking market are at least questionabl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3-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以及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三者关系做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论是:我国银行业的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逐步提高,市场结构状况明显改良,竞争程度加剧;改制上市后的银行绩效显著改善。但是关于银行业的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的"传统的SCP假说"、"相对市场力量假说"、"X效率结构假说"、"规模效率结构假说"在我国均不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