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青  张栋 《新疆金融》2010,(3):90-96
<正>一、引言"煤炭-英镑"和"石油-美元"的历史轨迹表明,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演进路径,是国别货币或者区域货币脱颖而出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的重要条件。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2008年即使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碳市场总交易额达到1263亿美元(或860亿欧  相似文献   

2.
碳交易作为环境保护概念下崛起的新兴能源贸易,其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具备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前提和基础。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蓬勃发展则为人民币履行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职能,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排计划,加快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碳交易背景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国际生产效率区域曾在英国,后又转移到美国,国际货币体系也由此从英镑为主导的金本位制,转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生产效率区域逐渐从美国转移到东亚各国.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效率突出区,对外贸易量急剧增加,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出现了国际生产体系和货币体系的不一致现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错配.这种错配造成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金融动荡,在中国表现为承担着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使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体系错配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化趋势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凤杰 《新金融》2009,(5):23-25
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显现: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缺陷、国际监管体系不完善,国际金融组织架构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直到目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几乎在所有的行动计划中均未触及.本文认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以往历次国际货币体系调整一样不会是主动改革的结果,而主要是对既成事实的确认.未来10年内,美元作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状况不会改变,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出现"多极"格局,最理想的结果是仍然保持"二极",但开始呈现向"三极"或多极过度的发展态势.人民币能否成为"一极"很大程度还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实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使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实体经济寻求稳定货币作为定价基准和结算媒介的努力,使得一直以来呈现美元化倾向的东亚地区开始出现松动。人民币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从考察东亚区域中各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入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区域货币汇率运行的情况,以评估人民币成为区域核心货币的可能性。结论显示:美元在2009年之前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确实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地位逐渐有被人民币取代的趋势,"美元板块"的势力范围也逐渐被"人民币板块"所赶超。本文亦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碳交易大国为何缺乏定价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持续快速扩张,作为碳排放大国和非减排义务国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碳减排资源供给大国,但始终处于碳交易价值链的最低端,在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巨量减排资源的同时向它们输送了巨额经济利益。其原因在于中国缺乏碳交易定价权。本文深入研究了此问题,认为根源在于资源意识、交易主体、交易市场、交易标的和交易货币等方面的劣势。为改善中国碳交易定价地位,中国应提升碳资源认识、完善碳交易体系、构建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使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实体经济寻求稳定货币作为定价基准和结算媒介的努力,使得一直以来呈现美元化倾向的东亚地区开始出现松动.人民币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从考察东亚区域中各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入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区域货币汇率运行的情况,以评估人民币成为区域核心货币的可能性.结论显示:美元在2009年之前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确实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地位逐渐有被人民币取代的趋势,“美元板块”的势力范围也逐渐被“人民币板块”所赶超.本文亦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0日,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国际周讲坛上作了题为"全球结构演变与不确定性"的演讲,他预言30年后,世界上将可能会有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而不久前,<远东经济评论>发表的题为<人民币的时代>的文章更是指出:在21世纪头几十年的某个时刻,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世界上兑换频率第四高的一种货币,世界将可获得一种新的全球性货币.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货币国际化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货币国际化及其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当前已经国际化的货币.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经济步入下行周期、两岸ECFA生效及早收清单启动落实的背景下,两岸业界将人民币作为贸易投资结算货币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围绕着两岸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问题,分析人民币成为两岸跨境结算货币的现实基础和制度障碍,阐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理论依据,并对推进两岸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进行具体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际金融货币历史的演变:金本位制从作为国际的主导货币到崩溃,结合人在经济生活中利己性的本质、最新的科技革命以及未知市场的发掘三个方面阐述信用货币而非商品货币作为国际货币选择的必然性,结合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担忧,分析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选择依据及存在的风险考虑。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被重新提上日程.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前,中国先后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转变成一次资本主义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2万亿的外汇(以美元为主)储备大幅缩水.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储备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在2010年4月2日伦敦召开的G20峰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概念.目前,人民币能否加速国际化的进程,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整个世界面临的问题,因而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朱珂 《时代金融》2014,(29):152-153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晶  李涵硕 《国际金融》2011,(11):64-69
二战之后,基于美国的经济地位,美元理所当然的成为国际货币。1999年,随着欧盟货币的统一,欧元成为可以与美元相抗衡的潜在竞争货币。中国历经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出口贸易规模已经位于世界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呼之欲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当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此国内学术界也展开了积极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宗良 《中国金融家》2012,(6):138-139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201t年,GDP已达47万亿人民币,连续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商品和货物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已跻身世界前列;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2009--2011年,经常项下跨黄人民币结算由数十亿元发展到突破2万亿元。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为主要储备、结算货币,各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自由浮动,各国自由选择储备货币、汇率制度和汇率调节机制的市场化的松散体系。同时,可以预计,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内,世界货币体系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是"一极多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震荡,国际上“去美元化”的呼声高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危机.区域内货币的合作和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深切表达了非美元货币意欲打破美元“一币独大”的垄断局面的诉求.在此背景下,世界非美元货币纷纷加速其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在危机中也欲谋求新的突破.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是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危机中如何谋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突破成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问题出发,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提出相应推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暴发,将成为引发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转折点,世界经济格局由此将进入"春秋时期". 过去几十年里,美元毫不逊色的扮演着世界货币的盟主角色,无论是贸易还是储备,都需要用到美元,而且成为了惯例.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是人类金融史上的一个货币革命,它确实带动了世界经济过去几十年里的大发展,但是他的问题也由逐渐转为快速的暴露出来,那就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越来越严重的受到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元的国际信用受损,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货币国际结算的经验法则,然后从交易成本视角、宏观综合视角对国际货币结算选择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