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一国有产权结构、出资人监督缺位和委托代理问题共同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扩张偏好。实证结果表明。费用规模扩张侵蚀了出资人利润性收益空间,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率指标偏低的解释因素。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必然包含能够抑制费用偏好的制度工具创新。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退出可以使出资人硬化利润约束,但在政府效用函数不可能全面退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背景中,通过引进在位寡头之间的竞争可以为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目标约束硬化提供外在制衡条件;同时,产权多元化改革基础上的银行治理结构完善则是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下经营者费用偏好问题的彻底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善商业银行内部法人治理已成为我国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法人治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在国内由于银行信息不透明和由此导致的相关研究数据的难以获得,使得对商业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非常匮乏。本文采用银行年报的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银行第一大股东和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呈比较明显的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与商业银行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独立董事比例和每年的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商业银行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与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4.
产权结构变迁与组织绩效改善——国有银行股改效果的一种超验判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华民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6):1-11
产权结构调整与微观组织绩效改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无论从理论判断还是从经验验证都是如此。政府之所以急于推动国有银行产权变革,是为了解脱巴塞尔资本协议约束及把不良资产比率降低到合规范围,并由此摆脱只依赖财政力量解决两大问题所可能带来的财政补贴压力。因为产权改革同样是受到与国际接轨的“时间约束”的结果,由此决定了改革目标函数中应该包含组织绩效改善和综合竞争力提高,这主要来自于法人治理机制的改善。但需要强调的是,治理机制改善作为治本目标。更加容易被忘却,以至于国有银行股改的效果预期不乐观。从中建两行产权改革推进的现实来看,产权结构调整引致组织绩效改善的三个基本条件没有得到满足。但无论如何,比较以往单项注资行动和资产剥离行为。产权结构变革将带来中国银行制度变迁的深化痕迹,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一直以来都让世人所关注的我国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在介绍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依据大量相关具体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益问题进行经验性的判断比较,最后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系数变化不大,但近几年来在规模效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进步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实证分析民当前农村信用社产权与管理体制改革的绩效,提出了基于产权的体制机制强化的改革校正对策:规范政府的作为区间,省联社在强化服务弱化管理中实理体制转轨,县联社在内部治理、监督、股权约束等机制方面加强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两大主要派系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成熟的公司治理水平尤其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协议关于银行公司治理框架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在公司治理方面相对我国其他类型银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于商业银行年报中披露的有关公司治理数据的统计分析,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中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高级管理层激励特征等各类治理指标对于商业银行公司业绩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及其改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武汉市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 《金融论坛》2004,9(3):16-21
公司治理结构的所有原则都来源于商业银行活动的基本实践.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最终会损害银行的竞争力,增大银行体系的风险.在当前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是银行业改革的首要议题.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其公司治理机制的构建应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角度出发,顺应国际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科学地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逐步健全外部治理等措施,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富有成效的改革,促进金融行业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鑫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2):65-70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产权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资本产权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要充分肯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的“路径依赖”特征,在原有制度的运行基础上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人力资本产权,对现有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渐近式的边际调整,最终在引入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上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市场化经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业务发展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实际市场化运营中加以衡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提高经营绩效、增强经营透明度和股市多变对稳健经营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鉴于此,作者提出了从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实现信贷业务均衡有效发展等方面,加强各项发展要素的整合,从不同层面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相关配套的外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市场化经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业务发展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实际市场化运营中加以衡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提高经营绩效、增强经营透明度和股市多变对稳健经营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鉴于此,作者提出了从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j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实现信贷业务均衡有效发展等方面,加强各项发展要素的整合,从不同层面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相关配套的外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性,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实施利益相关者治理。同时,应当在考虑我国经济条件、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特点的情况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以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特征与绩效——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1996—2005年间美国4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的特征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规模略大于非金融性企业的这一指标,且外部董事的比例较高;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曲线关系,但外部董事的比例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数量、外部董事拥有的董事席位数均与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会议频率对当年度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与前一会计年度的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而总经理任职年限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认识竞争力比较分析 努力提升中国银行业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银行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会导致结果迥异,因此银行竞争力比较应注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抗风险能力、市场影响力、商誉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现实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在公司治理、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及安全、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正在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加强。科学认识银行竞争力,面对竞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不断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将是对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6.
比较视野中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国家及其企业树立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的重要手段。现代商业银行作为资金运营的企业特别是投融资的中介,其公司治理科学与否、运行是否有效,是商业银行构造合理的内部制衡机制和有效的内控制度,进而强化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的关键。本文在借鉴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所有权分散化、推行问责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及通过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等进一步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