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愿性信息披露:信息租金与管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问题的重要手段, 对间接信息租金的追逐是经营者自愿披露信息的核心动机。单纯受利益驱使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而有必要对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有效的管制。建立基于声誉的经理人市场和法律事后惩罚机制, 有助于保障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越来越重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以增强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基于此,本文系统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学者更加深入研究此问题时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有利于我国非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和指引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4.
自愿信息披露是相对于强制信息披露而言的。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管理者自愿披露的信息已经成为强制信息披露的有益补充,对提升资本市场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信息披露渠道看.自愿披露的信息一般包括管理人员在财务报告中对公司的盈利预期、新闻报道、通过公司的网站和其他信息渠道披露的信息。近年来.电话会议逐渐成为西方许多上市公司重要的自愿信息披露渠道。 相似文献
5.
孙再凌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4,(3):84-90
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遇到的最大挑战,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则是企业的工业污染,对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大法宝。从环境信息披露动机来看,有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两种。但不论是何种动机,其表象之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目前政府强制要求污染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其理论依据源于一是环境规制理论;二是环境公共信托理论。环境规制源于对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而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则强调环境资源“万民共有”的法理。此外,企业会采取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策略,其理论依据也有两点: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二是组织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是推动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的外在动力,而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内在动力,则是为了获得组织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检验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如何通过竞争机制影响企业数字化文本信息披露。研究发现:(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提高了企业数字化文本信息披露水平,并且地区竞争、产品市场竞争以及创新竞争等竞争异质性发挥了中介作用,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通过竞争机制影响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2)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组、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企业组及客户集中度较低企业组。(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降低了企业利润,企业提高数字化信息披露虽然可能产生资本市场效应但数字化投资可能进一步降低企业利润,而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创新竞争可以减轻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对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本文可以从丰富竞争机制和数字化文本信息披露两个方面丰富既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经济后果文献。 相似文献
7.
8.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假说:应用1999年、2001年和2004年的非经常性损益管制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逐次增多。同时,采用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与每股收益的绝对值比率这一指标和378家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5年连续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进行图表分析、配对t检验和稳定性检验,我们找到经验证据支持我们的研究假说,进而支持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取得了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信息披露越及时,对投资者的价值越大,决策有用性就越强。虽然我国目前要求企业强制披露信息,但信息披露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的.管理者是可以进行选择性披露。因此,了解管理者披露信息的动机.找出影响其自愿披露的因素,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信息的自愿披露可能出现供给不足以及质量低下等"市场失灵"问题,而信息的强制披露同样存在某些信息的披露失灵问题,因此,必须寻找信息披露监管的新思路。本文首次基于信息的经济实质,从信息是否可观测与可核实的角度,将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重新分为三类:可观测与可核实信息、可观测与不可核实信息、不可观测与不可核实信息。由于强制规则对可观测与可核实信息的管制完全有效,对可观测与不可核实信息的管制只能中等有效,对不可观测与不可核实信息的管制有效性则非常弱,因此,对三类信息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披露管制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