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媛萌  杨文杰 《时代金融》2012,(30):176+298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而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却逐渐减少,从而涌现出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部门转移。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成为制约河北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促进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周高宾 《海南金融》2011,(7):4-7,12
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框架,在“双二元”假设下,构造了劳动力转移的数理模型,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化以单纯的人口迁移和农民工进城的方式展开,表现为粗放式的城市化.只有提高现代工业部门生产效率,同时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农村,加快产业...  相似文献   

4.
取消"城乡壁垒"政策,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二元化结构是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而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民向城镇流动更"固化"了我国的二元化结构.二元化结构延迟了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致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村家庭增收,密切城乡联系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与城市间的阶层分化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衡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发展的正负效应,进而探讨缓解城乡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 一、重视各类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达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乡镇与乡村,现在大体有5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象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基本做法,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中介增长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转轨时期政府为给予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政府意愿,导致了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置具有明显的国有企业和城市化倾向,以及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这将会通过作用于城乡资本积累差异,导致农村信贷约束,以及城市就业岗位的创造等多种渠道影响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我们以各省1996-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它因素后,中国金融中介增长显著地制约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一度出现农村劳动力贫乏,城市就业压力过大的状况,城乡就业问题严峻。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应当整合各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社会就业容量,优化城乡就业结构,确保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实现城乡居民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从农村的基本现实情况出发,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下,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完全转移,应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下的预期收入差距决定的劳动力转移区别开来。本文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研究出发,探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对劳动力转移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在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和持续的过程,劳动力转移趋势程度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也开始了大规模转移.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纷纷涌入城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着巨大贡献,也给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国家财政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补救.  相似文献   

12.
张毅 《南方金融》2012,(5):27-31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工业强省战略的主要作用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贵州省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二是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能够带来多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通过采集贵州省相关数据结合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规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在探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劳动力转移经验,本文总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并认为我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转移滞后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加快贵州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且以贵州为例可以推及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烨 《云南金融》2012,(3X):166-166
我国现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有助于城市化的快速合理发展,有准备的应对劳动力转移在未来的趋向变化。本文在综合各种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可小觑。加之中国现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有大量需求,只关注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已不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生产率比值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产业之间不平衡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有助于城市化的快速合理发展,有准备的应对劳动力转移在未来的趋向变化。本文在综合各种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可小觑。加之中国现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有大量需求,只关注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已不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生产率比值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产业之间不平衡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转移至城市,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了建设城市和发展工业的主力军,他们虽实现职业转换、地域转换,但身份却没转换,依旧受户籍制度限制和影响,无法与当地市民平等地享受着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些情况不仅会影响着城镇化的推进,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消除制度性障碍,为劳动力顺利流动创造条件,同时努力增强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南1978 ~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稳定的VAR(1)模型,通过IRF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非常小.河南应从改革相关制约制度、健全劳动力转移的各种保障制度入手,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为阻力;借助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容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转移劳动力与农业的彻底分离和完全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农民工张全收在劳务输出中逐渐探索出"全顺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为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成晓斌 《云南金融》2011,(6X):106-10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农民工张全收在劳务输出中逐渐探索出"全顺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为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