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业经济迎来了新一轮机遇和挑战。我国目前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比较单一.房贷风险集中于银行内部,进而低碳约束进一步影响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因此,本文首先描述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现状.分析房地产信贷资金来源情况;然后梳理了低碳因素对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作用机理.分别阐述低碳因素如何通过银行内部管理及房地产业发展情况作用影响房地产信贷风险。最后根据这一作用机理,提出低碳约束下防范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房价波动中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同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房地产的特性及其价格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困境、房价调整与银行贷款风险关系的特点,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衡阳市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及特点 据调查,衡阳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07家,除30家企业属外地资本投资开发外,80%以上企业(168家)与当地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主要是由5家银行提供贷款,截止2007年6月末,该5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余额达19亿多元,比同期增长10%以上,随着贷款投入增加,房贷风险日趋积累,不良房贷率达到28.7%,如果加上被剥离的不良房贷,实际房贷不良率高达40%以上.从房贷风险总量与结构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房地产业融资渠道单一,投融资金融创新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成长,同时融资渠道单一导致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加大了金融风险.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方式,正得到大力发展.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提出了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东  唐卫 《新金融》2003,(6):33-3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日益蓬勃,近年来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形势.房地产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主要投向之一,在房地产贷款普遍占银行总贷款15%-20%的情况下,作为商业银行尤其应该对今后若干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将信贷资产的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6.
一、衡阳市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及特点据调查,衡阳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07家,除30家企业属外地资本投资开发外,80%以上企业(168家)与当地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主要是由5家银行提供贷款,截止2007年6月末,该5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余额达19亿多元,比同期增长10%以上,随着贷款投入增加,房贷风险日趋积累,不良房贷率达到28.7%,如果加上被剥离的不良房贷,实际房贷不良率高达40%以上。从房贷风险总量与结构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房贷风险已上升为银行最主要的信贷风险据调查,近几年来房地产贷款风险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截止2007年6月末,5家银行不良房贷率达到28.7%,说明近三分之一的房贷最终成为不良,房贷风险随着房价攀升给企业带来暴利的同时却与日俱增。在该市前10户不良贷款企业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占据4户,说明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已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信贷风险。从房贷项目构成看,风险高度集中在房地产开发类贷款,5家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房贷比率)为40%以上,其中:住房开发贷款不良率和商业用房开发贷款不良率均为30%以上,房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不良率接近50%,其他房地产贷款不良...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房地产贷款的现状和房地产发展的概况 据央行统计表明,我国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与GDP的比率为16.75%,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与GDP的比率为10.0%.虽然目前国内房地产信贷所占银行总信贷的比重与一些发达国家的30%相比还差得远,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缺乏有效的分散风险的途径,因此,银行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构建起风险控制体系是银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从银行取得的贷款飞速增加,金融资本的投入巨大,一旦房地产的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就会造成贷款违约情况大增,房地产信贷风险就会凸现.本文阐述了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房地产信贷为主体,房地产证券、房地产信托、房地产保险为补充的市场体系。房地产信贷一直是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大多数企业50%以上的资金依靠银行贷款。由于成本较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融资结构失衡致使我国银行系统承受了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房地产的特性及其价格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困境、房价调整与银行贷款风险关系的特点,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罗莉 《济南金融》2009,(3):67-69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房地产的特性及其价格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困境、房价调整与银行贷款风险关系的特点,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博弈论视角看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业贷款中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走高已经与消费能力的提高渐渐脱节,银行信贷巨资的支持是不少城市出现这股热潮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银行的信贷巨资支撑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泡沫中的风险也在不断集聚.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了两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贷款风险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由于受多方因素影响,该业务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风险和问题.根据新时期房地产贷款的发展现状,审慎研究该业务拓展中的风险因素,提高银行的风险掌控力,已经成为打造“精品业务”、推动房地产信贷业务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迅猛,2003年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在很多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就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投资迅速扩大的时候,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滞后渐渐显现出来,其行业融资的70%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这样的融资结构不仅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而且也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较大的风险。2003年121号文件出台后,房地产融资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发展房地产基金是解决房地产行业融资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使得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面临诸多风险,风险的落脚点主要是银行抵押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银行抵押权一旦受限或存在瑕疵,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既是现实的也是潜在的.本文以建筑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为出发点,分析承包人优先权对银行抵押权限制,银行贷款抵押物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出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一、国内房地产融资环境综述 1、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特点 融资渠道单一是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主要特点. (1)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使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据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对银行信贷资金依赖程度偏高,致使商业银行间接成为了房地产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有效化解风险尤为必要。本文在分析银行房地产授信风险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预警指标和预警处理机制为主体的额度授信预警体系,目的是使银行有针对性地监控房地产业授信风险,提高银行风险一收益优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过份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风险集中。房地产金融未来发展趋势是促进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构建房地产业多元融资体系,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金融两级体系。  相似文献   

20.
祝琳 《时代金融》2009,(4X):16-17
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销售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都来自银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除自筹资金之外,最大来源是国内银行贷款和房地产预售款,而预售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个人按揭贷款,无疑又来源于银行。银行也有相当比例的贷款发放到房地产行业。这样,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房地产业的风险绝大部分都转嫁到了银行。加强对这部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对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良率,提高其资产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