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对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支持"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星子县农村信用社开始尝试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三农"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为有效提供农村金融支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更好地贯彻国务院有关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本文对德宏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德宏州农村金融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拉动了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加2010年,全州创新农村金融产品16种,信贷投放余额41.42亿  相似文献   

3.
罗本祥 《云南金融》2011,(7Z):127-127
<正>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更好地贯彻国务院有关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本文对德宏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德宏州农村金融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拉动了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加2010年,全州创新农村金融产品16种,信贷投放余额41.42亿  相似文献   

4.
"金惠工程"是金融惠民工程的简称,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出的农村金融教育宣传普及项目,旨在用3-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发展农村金融,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使"三农"认识金融、利用金融、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金融服务,加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对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支持"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星子县农村信用社开始尝试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三农"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为有效提供农村金融支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改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创新信贷模式、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充实和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及农业经营主体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7.
吉安市位于赣中,属典型的欠发达农业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近几年,吉安市农村信用社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与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还存有一定差距,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引擎",是农村金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抓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劳务输出三个关键环节,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增加收入,使之成为带动"三农"  相似文献   

9.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改革中的重点,农村金融创新则是关键,目前贵州省农村金融供给还存在着涉农贷款投入不足,涉农机构支农意愿不高,金融供给尚不能充分满足金融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优化活化现有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补充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杨世伟 《时代金融》2014,(8):290-291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金融支持"三农"的有效手段,也是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抓手。本文立足于持续创新的视角,客观分析了当前安顺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和制约因素,提出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创新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沿袭正规金融体系及机构,压抑非正规会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别是简单的机构撤并使得金融机构的"涉农"社会责任缺失.本文认为:应该从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入手,重构"三农"金融支撑体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多层次的需求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差异,表现出多层性特征.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满足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并在"需求跟随"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供给领先",使"三农"金融支撑体系重构和"三农"金融产品创新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引擎".  相似文献   

12.
吴彬 《甘肃金融》2010,(11):45-46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品种多达80余种,但其大多是借鉴西方已有的金融产品或对已有工具的改进。这种吸纳性创新在金融产品创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7%左右,在"三农"覆盖面大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主  相似文献   

13.
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人民银行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在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支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4.
沈勇刚 《时代金融》2012,(18):152-153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三农"的支持,需要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文章通过对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职能定位模糊、功能弱化、产品创新不足和金融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和健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是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是落实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在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三农"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实践探索。本文结合通辽市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做好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提出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总体来看,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金融产品少、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的调查,总结归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经验做法,分析制约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因素,从而提出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总体来看,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金融产品少、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的调查,总结归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经验做法,分析制约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因素,从而提出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关键的支持要素。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依然薄弱,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要求。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做好顶层设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金融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重点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大力扶持并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机制和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供血动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和谐的金融生态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农村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融生态不断优化,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金融风险问题,不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影响社会和平稳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抑制与破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本文从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配置失衡、信贷管理机制不畅、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优、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单一等五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当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村金融抑制及症结,并从加强农村金融组织再造、改革和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及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