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29年开始,西方各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状态,社会存在着大量失业现象,生产停滞不前,传统的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的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西方社会的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了他的政策主张,他认为经济经济萧条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政府必须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刺激总需求,才能增加国民收入,摆脱经济萧条。凯因斯认为,对于不同经济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效果不同,在经济萧条时期,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辅以货币政策,能够较快地拉动总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一部分的中国自然也难逃厄运。我国为应对此次危机,启动了一项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扩张计划。本文在一个纯理论的IS-LM模型中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并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公式,推导出无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结合这两部分的计算,最终得到除去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并计算出4万亿人民币财政扩张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一部分的中国自然也难逃厄运。我国为应对此次危机,启动了一项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扩张计划。本文在一个纯理论的IS-LM模型中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并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公式,推导出无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结合这两部分的计算,最终得到除去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并计算出4万亿人民币财政扩张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5.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滞的测算:2001-2009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时滞是政策当局科学地制定和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出现大波动的背景下更为如此。本文利用时差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滞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GDP和物价均有不同长短的作用时滞。鉴于两者作用时滞的差异,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政策当局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适时推行,以保证预期政策目标的实现,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有不同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下两者的协调显得愈加重要。新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此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在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指导下,在工具选择、政策时效与政策功能等方面积极协调配合,努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蒋满霖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3,18(5):4-8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传导途径的通畅.在中国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和银行贷款对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时,银行贷款仍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要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从金融机构、信贷市场和投资消费三个环节来对中国货币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策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为此,现阶段经济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运行的核心方案是:构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搭配的总体框架,货币政策通过对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实施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财政政策着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予以克服和解决,对外参与全球联合行动,实现政策协同,对内科学分析和控制矛盾,推行审慎微调。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及时研究发行国债等扩大内需相关政策预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主流财经报纸上与经济不确定性相关的文章报道频度,同时对《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和关键词搜索,分别构建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用于度量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基于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尤其在高经济不确定性状态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的调控有效性都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主流财经报纸上与经济不确定性相关的文章报道频度,同时对《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和关键词搜索,分别构建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用于度量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基于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尤其在高经济不确定性状态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的调控有效性都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然而,以往关于货币政策规则和财政政策规则的研究,大部分考虑的是政策指标对经济总量指标做出的反应,忽视了政策指标是否会对经济结构指标做出反应的问题。为此,本文采用部分时变参数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结构和三大需求结构的时变反应;采用部分时变参数财政政策反应函数识别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对三次产业结构和三大需求结构的时变反应。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经济结构变化做出反应,且反应系数大多具有较强的时变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发展与财税金融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政府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需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公众的创造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大量赢余,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银行进行了冲销干预,在外汇市场大量吸收外币的同时,在国内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冲销外汇占款迅猛增长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飞速增加。本文对我国冲销外汇占款的效果好坏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央行采取的不同冲销手段的效应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其调控作用范围与侧重点是不同的。本文主要针对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并对两时期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同之处作了对比。我们认为,两时期的货币政策在目标优先次序、独立性水平、力度与节奏,以及转型之后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支课题组 《海南金融》2010,(3):8-11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执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本文针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制约因素,对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