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许多家庭都已经离不开家政这项服务.以上海市为例,约有30万户家庭使用家政服务人员,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使用家政服务的人群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是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这个庞大的服务群体,长期以来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内,而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本身没有意识和经济能力投保商业保险,这使其长期面临着保障真空.一旦家政服务人员出现意外,雇主和家政公司往往互相推诿,保姆很难获得赔偿,极大地损害了其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1,(11)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北京、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支持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员工制家政服务营业税政策通知如下:自201 1年1 0月1日至201 4年9月30日,对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本通知所称家政服务企业,是指在企业营业执照的规定经营范围中包括家政服务内容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家政服务,关乎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但是,群众对家政服务中介的非法经营、家政服务人员未经健康检查、上岗培训及就业年龄偏低等问题颇有意见。就此,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出了规范管理的新思路、新措施。我们期待着家政服务市场更加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7,(23)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是: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控制环境欠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效果较差;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防范措施不力;内部控制人员待遇较低,监督力度不够。解决对策是: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努力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不断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尤其在孩子看护教育、老年人照顾、家庭事务料理等方面呈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是,与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政从业人员供给严重不足,影响着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家事无忧为实例,从分析家政服务的潜在供求入手,提出促进家政行业发展的建议,期望对改善当前家政服务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信任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但是,信任和制度是两码事——信任代替不了制度,信任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不能越过制度的防线。 银行的规章制度是各项业务正常运行的保证,是防范案件的基础。它有很强的刚性,在制度面前容不得有丝毫的松懈和大意。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对制度的要求非常严格,素有“铁制度”之称。然而,从银行内部发生的许多案例来看,“制度不铁”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发生案件的那些  相似文献   

7.
雷宇 《会计研究》2012,(3):26-30,94
本文初步论证了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财务会计发挥作用的起因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不信任;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增进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信任;而财务会计系统能够增进委托人对代理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信任。财务会计是一个自身构建十分完善的信任机制。在论证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之后,本文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将其他信任机制与财务会计联系起来。进一步地,将理论应用于分析制度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影响,厘清了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8.
李颖华 《时代金融》2012,(36):346-347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也带给就业市场巨大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缺乏制约了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文章着重探讨高职学生就业方向转向家政服务业,向家政服务业的高层次延伸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慧宇 《征信》2011,(6):8-12
征信体系的运作基础是通过信息建立信任,而信任又与一个社会的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信任建立在“熟人社会”带来的信息之上.但在转型期的今天,“熟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瓦解,“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获取和建立信任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化的信任机制.建立社会征信体系的关键是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信任—合作理论出发,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新农保"制度信任分析框架,将制度信任具体分为制度评价和政府信任两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新农保"制度参与的制度信任因素,最后从社会治理理念反思"新农保"制度信任缺失的关键原因。研究认为,"新农保"制度信任与制度感知、履约信心以及政府信任密切相关,其中收益性感知、公共性感知、收益信心以及官员信心等指标显著影响"新农保"制度参与。制度信任不足是制度参与较低的主要原因,而治理机制的缺乏又是"新农保"制度信任不足的内在原因。治理重点应提高农民参与度,扩大制度收益激励性,构建合理的合作共赢机制,增强"新农保"制度信任,进而实现"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