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 《中国金融》2005,(17):58-59
20世纪80年代中期,芬兰在钉住汇率制度下,全面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外资的过度流入造成商业银行信用膨胀,最后酿成银行危机。银行危机造成了芬兰马克的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2.
王沅  朱隽 《金融研究》1997,(10):27-31
对东南亚货币冲击的分析王沅朱隽今年5月以来,泰国由于经济长期失衡,在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力量的冲击下,爆发了货币危机。泰国货币铢一贬再贬,迫使泰国中央银行于7月2日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泰铢对美元的钉住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中间制度消失论"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如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和巴西危机,2000年的阿根廷和土耳其危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都采取了“软”的或是“松散”的钉住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4.
过于僵化和缺乏弹性的钉住汇率制是90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的核心环节,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理论界从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危机预防的角度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钉住汇率制的退出战略也因此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心——外围构架与体系的不稳定性 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选择实施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和钉住汇率制度(包括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安排)。美元依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依然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同时,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的波动幅度显增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钉住汇率制度可能成为一国金融危机的诱因.泰国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表明,泰铢危机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泰铢危机的根源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钉住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汇率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浮动汇率制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选择,而许多发展中国却选择了钉住汇率制.更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名义上采取单独浮动或管理浮动,实际上却异化为一定的钉住汇率制.在金融全球化下,钉住汇率制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很大的冲击,对钉住汇率制进行改进,使其既能享受稳定汇率收益,又免遭金融危机之苦.  相似文献   

8.
智利汇率制度市场化的进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龙 《中国金融》2005,(15):59-60
实现汇率制度市场化、增加汇率弹性是智利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智利退出钉住汇率制、实现完全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智利汇率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种汇率制度模式: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传统钉住汇率制度;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爬行钉住区间制度;90年代末至今的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相对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改革过程中发生的货币危机和面临的巨大货币压力,  相似文献   

9.
王宇 《中国金融》2005,(16):60-62
1997年12月,韩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韩国被迫退出实行了30多年的钉住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多视角研究。结果发现,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有共性之处,即巨额银行不良资产。这些国家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层面均比较脆弱。基本面的脆弱性给其带来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外部压力,即巨额短期外债,尤其是用于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时,将使本国经济难以靠短期资本的持续流入来维系。只要资本流入减缓或逆转,经济和本币都可能遭受重创;二是内部压力,即薄弱的银行监管导致了银行尤其是资本金不充足的银行过度发放风险贷款。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的不良贷款就引发了银行危机。为了化解银行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以亚东南亚诸国也开始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例如,日本的“桥”银行,韩国的资产处置局,泰国的金融机构重组管理局,印度尼西亚的银行处置机构和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