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配对法选取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实施股权激励与未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明显,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2.
谢元生 《会计师》2010,(9):18-20
<正>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0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股权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显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研究结果也表明相比实施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实施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模式具有更强的激励性,更能提高企业业绩。此外,研究没有找到股权激励度与企业业绩的显著性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了30家截至2013年末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结合30家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实证分了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有一定积极影响,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环境条件,分析了股权激励对管理层、股东影响的内在机制,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的影响。对股权激励类上市公司上涨因素的定量化分析显示,其上涨与公司现有的各项财务指标没有必然联系,而与公司的市场地位、行业发展趋势和关联交易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具备实施股权激励的环境条件,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解决管理层和股东利益一致性问题,通过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持续、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的提高,从而有效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升,给投资者以强有力的信心和巨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5.
方清 《投资与合作》2014,(6):216-216
本文以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为样本,采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研究股权激励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业绩好的公司更偏向于选择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但股权激励的实施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业绩.本文的贡献在于用最新的会计业绩数据检验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效果,为上市公司完善股权激励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激励计划导致的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样本,且在股权激励公告过后出现向上的盈余管理;股权激励前后会计利润会出现较大波动,盈余管理使得公司未来期间的会计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计划是国际上经典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运用这一模式激励公司的管理者。但是,股票期权要求公司的业绩与公司股票价格正相关,而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并非高度相关。这导致了上市公司不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出现了市场价格低于行权价格而不能行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较为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合新兴证券市场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这对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已有近三百家A股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加强治理的一大举措。但是,A股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中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被称为留住核心人才的"金手拷"。本文以我国2006至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激励对高管更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经营业绩等因素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的确减少了公司高管更换的概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股权激励方式采用股票期权或是限制性股票,对高管更换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发现为股权激励与高管更换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汝俊 《财政监督》2014,(10):47-50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唐昭 《西南金融》2013,(2):57-60
本文通过构造国内上市公司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其内在原因.实证的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时,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保持人力资本的稳定性,即留住现有的员工.模型显示,上市公司的现金状况、上市时间和资产规模对实施计划有显著影响,但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对其影响不显著.同时令人意外的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情况对其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出台,股权激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得到了消除,在政策、治理和运行实施上得到了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股权激励制度越来越为上市公司所采用,截止至2012年,共有396家上市公司推行了483项股权激励计划。尽管其被广泛应用,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业绩异常、股价波动大、管理层辞职套现的现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以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螳螂")作为案例,通  相似文献   

16.
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关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文献,重点关注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及实施股权激励的动机,通过对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推行的股权激励方案的研究,对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世羿 《财会学习》2018,(3):157-158,163
股权激励作为一项长期的激励机制,在西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近年来,股权激励也开始在国内进行了大量地运用.股权激励对与企业的业绩增长有着积极作用,企业和政府也逐步认同了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GR公司股权激励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来探究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股权激励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激励水平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管股权激励被视为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长效机制。但是,该机制能否显效,关键在于法律制度、监管环境以及上市公司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早在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中,韶钢松山、中化国际、中信证券、金发科技等7家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就“捆绑”推出了针对公司高管的各种股权激励方案。后来,又有数十家上市公司相继推出股权激励方案。而到目前为止,股权激励计划最终获得证监会和股东大会的批准并顺利实施的只有G万科一家。管理层的“金手铐”作用几何?——G万科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剖析@李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