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菡 《新疆金融》2006,(4):58-59
当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货币政策操作开始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流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开始形成由金融市场决定的债券收益率的期限结构和长期利率。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及时调节资产构成,降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提供了空间。也为中央银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变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券市场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影响时间不同。该文在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与债券行情走势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和短期利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22年,债市在疫情、地产政策和资金面等的影响下宽幅震荡,波动幅度逐步增大。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通胀整体温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债券收益率中枢或将上移,同时在理财净值化的背景下,债市波动性料将加大。  相似文献   

4.
2022年上半年,资金利率中枢大幅下行,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资产荒”背景下,信用利差分化,等级利差多收窄。展望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有望改善,预计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不及上半年,资金利率中枢将从二季度低位回升。多空因素博弈下,债券收益率将呈区间震荡态势,高等级信用利差分化,等级利差有限拓宽。  相似文献   

5.
央行8月5日发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强调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央行连续第三次强调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相似文献   

6.
7月以来,多位高层领导遍步全国的调研行动引起了市场新的预期.这一新的预期是:高层是不是对目前正在施行的从紧政策有所怀疑,所以才去现场调研以冀望获得更新的经济数据,进而可以做出更全面的经济形势判断?  相似文献   

7.
将利率市场化引入做市商模型,分析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选取2006-2016中国银行业年度数据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存贷款利差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利率市场化指数达到58.07的临界值时,银行存贷款利差将达到最大值10.61%;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政策对利率市场化存在反向抑制效应,这是由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功能所决定的,相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长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508倍,短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605倍;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国有银行、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8.
务实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六次较大的宏观调控,包括六次反通胀(1980年前后、1985年前后,1988~1989年、1993~1995年、2003~2007年和2010年至今)和两次反通缩(1998~2002年和2009年),都取得了基本成功。前三轮宏观调控,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而偏重以行政式直接调控为主。1998年,以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制度并重启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为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多个重要关口,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10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定位,特别是货币政策始终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适度调整,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推进以利率等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股票下跌、基金缩水、房价有涨的更有跳水的、存款利率下调收益也减少了,不少投资都承受了较大的损失。然而无论如何,2013年已款款向我们走来,生活还要继续,投资理财还要规划未来,那么我们如何率先布局2013年投资理财市场呢?  相似文献   

11.
We develop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with two key features: the central bank has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its long‐run target rate and is averse to bond market volatility. In this setting, the central bank gradually impounds changes in its target into the policy rate. Such gradualism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not spook the bond market. However, this effort is partially undone in equilibrium, as markets rationally react more to a given move when the central bank moves more gradually. This time‐consistency problem means that society would be better off if the central bank cared less about the bond market.  相似文献   

12.
王铭峰 《银行家》2011,(9):68-72
国内宏观调控的历史比较2011年以来,为应对通胀的上行,货币政策基调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同时调控当局也采取一系列的紧缩性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比如房地产限购、汽车限购等。在这些政策措施下,经济环比增长开始逐步放缓,通胀过快上行的势头也得到一定的遏制。但通胀上行的压力犹存,到目前的时点上,我们仍需要正确评估当前的宏观调控力度是否足够,紧缩政策是否需要继续延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圣义 《银行家》2005,(4):35-37
债券行情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债券是利率产品,任何影响到利率变化的因素都影响到债券市场的行情变化。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见表1)。受此影响,债券市场行情的变化呈现出波段性特点。2001年至2003年9月,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3年多的"牛"市行情,之后进入了一年多的"熊"市行情(见图1)。上半年涨下半年跌的情况较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春节后市场资金相对充足,资金推动债券市场行情走高。加之上半年发债频率和数量较少,债券供给不足,而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下半年资金面变化较大,加之物价上涨,市场预期增强,行情波动明显。这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的资金推动的特点。短期债券价格变化小,长期债券价格变化大。2003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底,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债券市场将面临资金面收紧、运行波动加大、发债主体积极性下降、企业潜在违约风险增加等挑战,也将迎来政策环境向好、银行投资需求增加、国际化加快等良好机遇.为应对这一局面,债券发行和监管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B股沉浮     
《国际融资》2001,(4):36-45
1994年初,一位姜姓大户携一笔美元闯荡B股. 可惜生不逢时,当时的B股市场有行无市,犹如一潭死水,五年内基本上没有较大的行情,姜姓大户饱尝套牢之苦.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未来或将进入稳中从紧的基调。债券市场将面临资金面收紧、运行波动加大、发债主体积极性下降、企业潜在违约风险增加等挑战,也将迎来政策环境向好、银行投资需求增加、国际化加快等良好机遇,为应对这一局面,债券发行和监管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大调整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债券总指数走势的解读,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的互动关系,认为货币政策主要可以从资金供应和心理预期两方面对债券市场施加影响,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导致债券市场行情的大幅上扬或下挫。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规模、市场机制、交易工具、参与者性质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主动地对自身的债券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以规避风险。为解决上述矛盾,作者认为,应该从商业银行(市场参与者的主要代表)、债券市场本身以及市场监管者和政策执行者等几方面着手来完善和改进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未来或将进入"稳中从紧"的基调。债券市场将面临资金面收紧、运行波动加大、发债主体积极性下降、企业潜在违约风险增加等挑战,也将迎来政策环境向好、银行投资需求增加、国际化加快等良好机遇。为应对这一局面,债券发行和监管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论货币政策的货币市场传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市场和利率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有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来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已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动与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林 《海南金融》2004,(10):10-14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相互影响,两个市场之间的影响机理包括货币与证券两种资产间的联接效应、非对称信息对称化效应和价格联接效应等三种效应。资本市场会通过影响货币供给流向、货币供给数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四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货币市场也会通过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价值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等影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相互制约和影响中实现动态均衡是宏观经济的预期,但这种预期目前还远远没有达成,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上的诸多问题: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法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上的分割以及两个市场自身的缺陷。所以拓宽两个市场的融合渠道、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和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