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果。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涵义入手,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之策,力争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对此,我国应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测;合理引导和管控国际资本流动;加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测、监控和应对。 相似文献
4.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为解决经济危机困境而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对美国经济恢复效果微弱,对中国经济威胁却是强烈.美国多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深刻思考后就要实施必要的抵御化解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两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复苏,其规模巨大和持续时间都属少见。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背景以及传导机制,随后,本文根据政策传导效果和市场表现分析指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但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刺激作用有限,且给美联储及其他各国央行的政策操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具有联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次贷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经济增长。因此,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下,中国解决自身通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防止经济增长过快,抑制投资需求膨胀,同时提高汇率和利率机制来维持国内的物价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持续低迷.为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去杠杆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持续复苏和就业增长,美国先后三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元流动性增加不但对美国自身经济产生影响,还会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第一轮、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定量分析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底美国在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现状及通缩趋势,但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增加通胀压力。我国应使外汇储备多样化,控制好国内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防止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泡沫风险。 相似文献
10.
09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对外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将在未来的8个月内共购买多达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是美国为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继09年3月美联储采取诸如1.7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资金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美国这一经济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文章就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若干相对应的政策与建议,以期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购买公司债是次贷危机后货币政策理论的一项伟大创新和重要实践探索。通过对迄今为止购买过公司债的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公司债购买计划进行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以及对中央银行购买公司债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提出中央银行购买公司债的六大传导机制。对中央银行购买公司债的经验进行阐述后认为,鉴于当前实体经济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央行在必要时也可实施公司债购买计划,以降低信用利差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在步入正常化的调整通道。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情况,经济复苏基础的不断夯实表明联邦基金利率提高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步逼近;其次,讨论了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时间,并认为2015年晚些时候可能成为联邦基金利率上调的绝佳时机;再次,讨论了未来货币政策的可行路径,基于经济形势的前景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存在稳步上升的动力;最后论述了决策者在当前环境下应该考虑的风险和相关因素。结论表明,为了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以数据为依托。 相似文献
13.
1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monetary policy on the economy of South Africa,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perio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thereafter from 2009 to 2018. A VAR model, including South Africa’s inflation, output, a stock market index, exchange rate, and South Africa’s policy rate is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ac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ederal Reserve’s quantitative easing programs had only slight overall effects on South Africa’s economy. However, the way monetary policy is measured appears to have important effects for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pillovers as the results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monetary policy measure used. 相似文献
15.
RONALD MAU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23,55(6):1507-1533
This paper studies optimal interest rate and balance sheet policy in a quantitative New Keynesian model with a constrained financial sector, considering commitment versus discretion in monetary policy design and fixing either instrument. Optimal interest rate policy under commitment (discretion) achieves 93.0% (82.6%) of the potential gains to dual instrument monetary policy under commitment. Optimal discretionary dual instrument policy eliminates the cost of commitment limitations and exhibits no inflationary bias. Under commitment, the optimal balance sheet policy eliminates the cost of suboptimal interest rate policy, for example, an interest rate peg. Finally, I compare optimal policies to implementable rules-bas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Michael Debabrata Patra S Gangadaran Rajesh Kavediya Jessica M. Anthony 《Macroeconomics and Finance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2016,9(2):167-18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illovers of quantitative easing (QE) and their taper in India, as there could be country-specific nuances that qualify the inferences thrown up by cross-country studies, and therefore, can enrich and empower the on-going debat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vent study analyses,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and VAR estimates, it finds that QEs have significantly altered monetary conditions in India. Among the QEs, QE1 had the largest impact and taper announcement had a strong negative impact, with the spillovers working mainly through the portfolio rebalancing channel, followed by the liquidity channel. Going forward, emerging economies are likel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se spillovers in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with implications for both policy autonomy and glob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7.
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前后,国际社会争议不断。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关系着手分析,指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加剧国际金融风险,并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英杰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5,(3)
美国金融海啸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改变了发达国家对危机前货币政策的共识。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和前瞻性指引成了危机期间美欧频繁使用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政策使美国从金融海啸中走出来并重拾经济复兴之路。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反复爆发和传染表明,这些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尚需要超国家的欧洲政治经济机构的整合。美国的成功取决于美国联邦政府和货币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愿意共同合作并做出对国家最有利的事情,而且共同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尊重。欧元区走不出危机泥潭、经济继续衰退主要源于:一是危机解决的公共品属性诱发了成员国的集体行动和道德风险;二是货币政策引发的利益冲突与强权政治的影响;三是作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当共同面对危机问题时,缺乏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政府,能够在促进公共利益上做出正确的政策决策。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且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增长不平衡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GDP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 5%左右,其中受翘尾因素影响,CPI月度涨幅高点可能出现在一季度。宏观政策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偏紧,信贷规模控制仍将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8年10月~2014年3月的30个工业行业出口面板数据,运用FGLS方法,根据不同工业行业要素密集度考量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工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呈现出显著负面影响,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美国实际工业产出对我国三类工业行业出口呈现出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